如何建立好的医患关系

2024年12月01日 09:39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一.从宏观角度而言,应当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作为构筑新型医患关系的根本举措。医患关系是一个涉及 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社会概念,要构筑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 医疗需求的新型医患关系模式,就必须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作为根本举措。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政府应当重点研究和解 决没有稳定医疗保障来 源、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当前企业下岗人员、农村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同时,政府应当加 大卫生体制改革的力度,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分布和利用,把建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 需求的医疗保健体系作为重点,特别是要研究和制定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投入人力、 财力、物力,尽可能保障弱势群体、“三无人员”、孤寡老人的基本医疗需求。针对群众关 注的药品价格问题,应当从流通环节入手,在控制源头的基础上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规范流 通秩序。 二.从社会舆论影响而言,应当把握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倡导在全社会树立“ 新型医患关系模式”的关系理念。我国固有的“以医师为中心、以病人价值为准则 ”的多层次病人向心 结构的关系模式正处于转变时期,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对新型医患关系模式的构筑,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应当努力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舆论宣传的主题思想上,应积 极倡导“在服务上以病人为中心,在交往中相互尊重理解”的新型医患关系模式;在舆论宣 传的方式上,媒体应当加强与卫生行业的相互监督和合作,在报道中应避免浮躁、猎奇,做 到褒贬并重,在不损害医患关系的前提下,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弘扬新的医患关系理念。
三.从卫生事业管理而言,应当进一步建立适应群众不同需求的多元化服务模式 ,并不断改进管理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医疗 服务利用的选择性 进一步增强,不同经济状况的人群对医疗服务形成了不同的需求。卫生管理部门应积极推 进卫生资源配置的优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医疗机构要把服务领域从单纯的 疾病诊治向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转变,并进一步开展心理咨询、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等 各项社会服务。在管理中,不仅要注重满足患者疾病诊治要求,更要提供良好的软硬件 服务,在病人就医过程中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保证满足病人的各种合理需求 。四.从医德医风而言,卫生行业应当倡导人文精神,重视心理沟通在医患关系中 作用。医 疗机构缺乏人文精神,对患者需要得到的基本关心和情感沟通重视不够,将直接影响医德医 风的改善。从开展的调查来看,在影响患者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中,医务人员的倾听、表情、 语调、对病情的解释、协商治疗方案等等都是重要的相关因素。为此,应当把倡导人文精神 作为当前医德医风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重视非技术因素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在措施上,应 借鉴西方医学教育经验,在医学生中开设有关医患沟通的课程;在职医务人员应当在接受继 续教育过程中补充医患沟通的知识和技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重视医患沟通,把提 高医患沟通意识和能力作为当前行风建设的具体内容来抓。 五,从完善机制而言,卫生系统应当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体现 高风险价值,并通过加强行业监督、社会监督建立良性循环。医疗行业是一个高技 术高风险行业,随 着人们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平等意识的日趋 增强,广大医务人员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亦显著增加。这种责任和风险除了需要广大医务人员 发扬社会主义奉献精神外,还应当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体现医疗服务的高风险价值。为此,卫生系统应当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将企业化运作机制尽快地引入医院管理, 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和按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拉开收入差距。同时,要通过加强行业 监督和社会监督来规范各个医疗环节的运作,杜绝管理上的死角,淘汰少数医德差、技术差 的人员,建立卫生服务领域的良性循环。 六,从持续发展而言,应当继续深入研究医患关系,有的放矢地科学指导新型医 患关系的构筑,最终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综观当前国内外医患关系的研究,总体呈 现两种趋势,一是 关注医患交往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变化;二是侧重研究医患交往导致的医疗活动结果。这两者 对当前卫生事业的宏观和微观发展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应当始终把医患关系当作卫生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软课题,组织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工作者进一步 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层次地探讨和分析医患关系模式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订卫生政策,为卫生系统加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