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之所以将袁崇焕凌迟处死,主要源自于朝中大臣的反对,而没有杀祖大寿,主要原因是他影响力大!而且对清朝的积极作用会更大一些,因此倒不如保留这一个降清的叛将。或许未来会用得上。
袁崇焕被诬陷
如果要提到明朝最著名的爱国将领,那么非袁崇焕莫属,因为在电影东方不败中,我们也曾经提到过袁崇焕,袁崇焕是明朝最忠贞,死的最壮烈的一个爱国将领,由于袁崇焕主张强烈的抵制后金的入侵,最后被明崇祯帝杀死,在明朝的袁崇焕被杀之前,其实明朝当年的军事实力完全有实力跟后金一战,但是崇祯帝听信谣言,听信谗言,最终将袁崇焕杀死!
崇祯帝的想法
应该这样说,崇祯帝之所以不敢与后金进行强烈的抵抗,主要是惧怕后金的军事实力和后金的军事影响力,后金非常善于配合作战,而且有非常有霸气,实力强横,勇猛的八旗军对崇祯帝十分的震撼。因此崇祯帝根本不敢与后金正面对敌,更不敢让袁崇焕破坏了两国所谓的和谐!
祖大寿的影响力
而对于降清的将领祖大寿,明朝的崇祯帝则一点都不敢怪罪于他,甚至一点都不敢去抓捕祖大寿,因为对于当时的明朝,已经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去抓捕祖大寿,即使抓到了祖大寿,他在朝廷之上也可以不承认,换句话说——祖大寿投降之后被赋予了更高的官职,明朝崇祯帝更加不敢动祖大寿!
崇祯帝猜忌多疑,敢凌迟袁崇焕,为何却不杀降清的祖大寿?
文/花开无田
1629年十一月,皇太极率兵十万直逼京畿,而袁崇焕则毫不知情,事后援兵迟缓,更是在率兵救援之后直抵京师便要求入城休息,而这也为崇祯帝的多疑,再加一分。也就在明军击败后金,京师之围解除之后,袁崇焕随之被下狱。祖大寿眼见自己的顶头上司被抓,毁山海关而逃,其后更是在袁崇焕写信招抚之后,才返回明朝。可惜的是袁崇焕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凌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千刀万剐。而《 大明律·刑律 》载:“谋反大逆: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而被定罪的袁承焕更是被剐3543刀。可见崇祯帝之狠厉。但是令我们惊讶的是,会如此狠厉的崇祯帝却对在大凌河之战中投降后金祖大寿非但没有杀害他,反而还是加官进爵,这又是为何呢?
在大明王朝危若累卵之下,内部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此起彼伏,而外部的皇太极也并没有停下征伐的脚步。1631年,皇太极率领六万大军包围了祖大寿镇守的大凌河城。而祖大寿部只有一万四千人。更为严峻的是此时的皇太极还有了仿制的红衣大炮,而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锦州方面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率四万援军前来救援,却被伏击,本借助风势纵火可以大败后金的局势,却因为风势斗转,而导致四万大军全军覆灭,33将领阵亡。
而祖大寿则为我们展现了唐朝张巡面对安史之乱中睢阳之战的惨烈与节气,以一万四千人与皇太极的六万人抗衡周旋几个月之久,更为甚者其弟祖大弼更是展开了反冲击,以敢死队120人,夜入皇太极大营,行刺皇太极,意图进行斩首行动,可惜的是就在皇太极渐渐不支之时,阿济格赶到,皇太极才死里逃生。而其率领的120人,更是在祖大寿的接应下,无一人伤亡。
可惜的是,战役的得失从来不是以一时之长短来衡量的。而即便是关宁铁骑这种战斗力,也苦于断粮之恨,而马肉吃完,老鼠之肉,以至于城内商贾之肉,“炊骨析骸,古所没有”。而这期间,皇太极更是曾经七次致信祖大寿,劝其投降。最终祖大寿也做出了投降的决定。这里我们必须要提及的就是其副将何可纲,他坚守气节,誓死不降,最后也成为了祖大寿投降清朝的“投名状”。
而皇太极也足够诚意,与祖大寿更是盟誓,如若杀害必遭天谴。而在互相的寒暄之下,祖大寿却提议自己带领兵士去赚开锦州。皇太极自然是信以为真,而祖大寿也如此之下竟然逃回了锦州。
祖大寿对巡抚邱禾嘉则言语道乃是突围而出。但是若想人不知,又何其艰难,但是此时此刻的崇祯帝却并没有处罚祖大寿,那么这到底是为何呢?至少祖大寿之投递叛国、诛杀将领罪名坐实,而且更符合《大明律·刑律》。
但是崇祯帝却“帝欲羁縻之,因为用,置勿问”。而此时祖大寿乃是关宁铁骑的总指挥。期间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就是崇祯帝并非没有召见祖大寿,而是召而不见。这也体现出了明朝末年,在举国之力支持辽东之下,武将的军阀化局面更加严重,兵只知其将,而不知其君。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乃是,祖大寿全家世代从军,家族成员更是大多为总兵、副将,此时起外甥吴三桂镇守宁远。与袁崇焕相比,这就是现实。
不过,在此后的十年间他也并未联系皇太极,而是固守锦州。只不过面对蓟辽总督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的事实,在困守1年锦州之后,他终于选择了投降。并于1656年,病逝。此时的大明王朝却已经凉了12年,不知其在京师是否会感慨颇多。
参考资料:《大明律·刑律》《明史》
袁崇焕该不该杀不知道,但当初真不该用他,罪一,他假传圣旨杀毛文龙,毛文龙带领的东江镇在满清身后,又连接朝鲜,不管毛文龙的东江镇能不能打,只要毛文龙在东江镇在,满清就有顾忌,东江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罪二,与蒙古交恶,拒绝与蒙古互市,不支持蒙古人杀满清(开始蒙去人拿女真人的头到大明能换钱,虽然有不少假的,甚至拿汉人百姓冒充,但是你不能一概不认了)最终使蒙古完全倒向满清。
罪三,在其手上使辽东将门坐大,看看最后降清的祖大寿和吴三桂在当时辽东那就是土皇帝,从来不听指挥只知道向朝廷要钱,每年朝廷税收大半都给了辽东,其中有项税就叫辽响,结果钱只用来装备家丁,敌人来了就跑。再看看与袁崇焕关系不好的将领,满桂、赵率教、何可纲等等都是敢打敢拼最后战死的。
袁崇焕是落在他手里,崇祯应该是认为袁崇焕叛国投敌,所以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祖大寿最后没落在他手里,他想杀也永远没有机会了。
崇祯帝的多疑导致袁崇焕被凌迟而死,但幸运的是祖大寿却没有遭受如此,是因为当时他在朝中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所以就幸运的躲过了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