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如何区分?

2024年11月19日 03:29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早疫病在番茄一生都可以侵染发病,但是多在结果初期发生,结果中期为害严重。在高湿环境下发病重,而且流行速度快,因此雨季来临早晚、雨日和雨量多少,与病害发生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此外,在水肥供应不足、植株生长衰弱时,容易发病;在氮肥过量、浇水过勤、通风排湿不及时时也易发病;如果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密度过大,发病将更严重。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控病管理(1)收获后彻底清园,销毁病残体,深翻晒土,高畦深沟种植。(2)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或邻作。(3)结合整地施足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底肥,开花结果后尤其注意不能脱肥,可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及时喷布:(1)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10%世高水分散剂800~1000倍液,兼有预防和治疗效果。(3)3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4)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拜耳银法利。(6)10%多抗霉素15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番茄晚疫病发生部位及病症(又叫黑杆病)
  番茄幼苗和成株期都可发病,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苗期感病最初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逐渐向主茎发展,致叶柄和主茎呈黑褐色而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幼茎基部发病,形成水渍状缢缩,幼苗萎蔫或倒伏。成株期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形成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整齐,扩大后呈褐色。叶柄和茎部病斑最初呈褐色凹陷,后变成黑褐色腐烂引起主茎以上病部枝叶萎蔫,同时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青果病斑呈油浸状,开始暗绿色,青果发病先形成油浸状暗绿色病斑,后变为暗褐色至棕褐色,边缘明显呈云纹状,稍凹陷,病斑处较硬,果皮表面粗糙,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长出白霉,迅速腐烂。
  番茄晚疫病病原
  晚疫病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展真菌侵染为害。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一般气温在18℃~22℃,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发病最快。在雨水多、气温急高急低,雾露大的初夏或晚秋最易发病流行。
  发生发展
  温暖湿润的条件有利于番茄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露地番茄遇有降雨早、雨日长、雨量大的年份,有利于晚疫病发生。日光温室或大棚番茄因日夜温差大,夜间结露时间长,植株体表易聚结水膜或附着水滴,对晚疫病发生也有利。此外,低洼地种植番茄,密度过大,偏施氮肥,底肥不足等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或加重。

网友(2):

早疫病发生在叶片和茎秆以及果实上,病斑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并伴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因此又称为轮纹病。茎秆和果实病部凹陷,病茎易折断,潮湿时病斑上生有黑色霉层。病斑边缘清晰,黑斑明显。
晚疫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水渍状退绿大斑,多从叶缘向内浸染,呈“V”字形。高湿时病健部交界处长出白色霉层,病茎腐烂,使植株萎蔫死亡。

网友(3):

番茄早疫病又称为轮纹病或夏疫病,在番茄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侵害叶、茎、花、果,叶部受害最重。一般由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然后向上蔓延,严重时老叶完全枯萎死亡。发病初期,病斑呈褐色小点及褪绿斑点,圆形或椭圆形,后渐发展为圆形褐色或黑色病斑,直径可扩大到1~2毫米,病斑具同心轮纹,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毛刺状霉状物。茎部染病,病斑为椭圆形,褐色至深褐色,分枝处病斑不规则圆形,病斑略凹陷,后期开裂,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一般不将茎包住,严重时引起断枝。叶柄受害,生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或黑色,病斑很少绕叶柄一周。果实染病,多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圆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直径10~20毫米,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病重时果实提前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