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为什么在中国2000年不衰,要做作业的,谢谢

2024年12月02日 19:57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以下文章可以参考请搜索:
今天为什么还要祭祀孔子

杨义堂和济宁学院大学生一起探讨祭孔大典的历史文化内涵

同学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来到济宁学院,这所位于孔子故里曲阜和孟子故里邹城之间的大学,可谓底蕴深厚。来之后,你们李书记给我一本学生手册让我学习,济宁学院校训:“博学笃志、择善敦行”。这个好!“博学笃志”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笃志的意思就是广泛学习而且志向坚定。 “择善”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生有很多选择的机会,要择善而行,不走弯路。敦,是沉稳、扎实,行,是行为、行动,敦行意味着脚踏实地、稳扎稳打。这是孔子思想的精华,这是人生的财富,如果一生都能恪守这八个字,在人生和社会的舞台上,还有什么事业不能成功呢?!我来到这个地方和大家一起交流孔子文化,请允许我用孔子的一个招牌动作—— 谁知道这个动作的意思?
这个动作是西周时代的士相见礼,贵族相见的礼仪表达我的问候。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一直在市政府工作。2004年我来到济宁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负责孔子文化节和祭孔大典的策划和实施运作。 我参与策划和组织了2004年第一次政府公祭孔子、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2006年两岸祭孔、2007年迎奥运祭孔、以及2008年、2009年的祭孔大典,见证了祭孔大典从一个地方文化品牌成长为世界文化品牌的过程,见证了孔子文化再次周游列国、走向世界的历史,今天,我愿意把自己的见闻、体会和感悟与青年朋友们分享,一起来探讨祭孔大典这样一种祭祀仪式为什么能够从2500年多前,一直绵延不绝,走到今天?他的内涵是什么?保存了中华民族的那些文化基因?
每年9月,孔子诞辰日前后,祭孔大典期间,网上总要热闹一番:既有赞成的文章,也有不少反对的意见,甚至一些貌似著名的文化学者,也加入到抨击祭孔的行列,当时,我们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为了解读和预热祭孔大典,设计了系列活动,活动之一就是在祭孔的前一个月,请于丹来讲论语,不想,于丹一下子就火了,有人说,热了于丹,冷了孔子。在我的博客里,也经常有一些网友责难的留言,质问说,你们是共产党员吗?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大肆祭孔? 是啊,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祭祀孔子?祭孔的现代意义在哪里?今天。我就从八个方面,来解答方方面面对祭孔大典的质疑。
一、祭祀孔子是高擎中华文化传承的薪火
祭孔大典,祭祀的是孔子,孔子是谁?教科书上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孔子的理解,千万人心中,就有千万个孔子。我说,孔子首先是一个大学问家。《论语》第一篇是《学而》,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把学习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孔子幼年,就爱学习礼仪,“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15岁志于学,一生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鲁国很有名气的一位学者。晚年,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着《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使之流传下来。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史上,前2500多年靠孔子传承,后2500多年,靠孔子思想开启新统,可以说,孔子成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次,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从30岁起,在曲阜阙里收徒讲课,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不论贫富,自束修以上,吾未尝为诲也,都可以成为他的学生。孔子其学生很多,有一种说法是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不断传承他的思想学说,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再次,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简单的说,孔子思想核心是三个字:“仁”、“礼”与“和”。“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和”的主张是“和为贵”、“和而不同”。 2000多年来,孔子作为古老中国的精神领袖与思想圣人,他的思想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与血脉。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世如长夜”。 微孔子,吾谁与归?!我们不可想象,没有孔子的中国,会有怎样的一部历史?
复习完孔子,我们再来说祭孔。关于祭孔的历史渊源。.........

网友(2):

具有极高的透明性和包容性,还有适用性.

网友(3):

我们是现在的人,我们的开化,从野蛮到文明,孔子伴随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