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物理博士申请要求高吗

2024年11月17日 05:30
有4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毕业学校: Top2大学物理系本科硕士 GPA 2.9
  硬件条件: GRE:1000+, TOEFL:80+, GRE SUB <60%
  录取结果: University of Arizona, Physics Ph.D. 全奖
  亚利桑那大学物理排名42名,其基本粒子和天文领域水平非常领先,且该校有位一度在中国物理学界的知名领军人物任教。
  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1731.10.10.~1810.3.10.) 英国著名化学家、物理学家。他一生在自己的实验室中工作,有“科学怪人”,“科学巨擘”,“视名利如天上的浮云”“最富有的学者,最博学的富豪”等各种称谓。1810年3月10日,卡文迪许在伦敦逝世,终身未婚。
  “执迷于科研的Z同学,非常不擅长考试,不管是GPA,还是GRE/TOEFL,抑或是对物理申请至关重要的SUB,在整个申请人群中都毫无优势。虽然我们对Z同学的科研能力有信心,但是如何跨越分数造成的巨大障碍,去争取结果,就成了我们的最大难题。”
——引言
  卡文迪许确定了水的成分,分析了空气的组成,测定了万有引力常数和地球平均密度,研究了电荷的分布和电荷的相互作用……
  卡文迪许很有素养,但是没有当时英国的那种绅士派头。他不修边幅,几乎没有一件衣服是不掉扣子的;他不好交际,不善言谈,终生未婚,过着奇特的隐居生活。卡文迪许为了搞科学研究,把客厅改作实验室,在卧室的床边放着许多观察仪器,以便随时观察天象。卡文迪许是一位活到老、干到老的学者,直到79岁高龄、逝世前夜还在做实验。卡文迪许一生获得过不少外号,有“科学怪人”,“科学巨擘”,“最富有的学者,最博学的富豪”等。
  虽不像卡文迪许般怪异,在对物理研究的坚持上,Z同学与大科学家是一样的。“出于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对数学的痴迷,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我向往每天潜心于科学研究的生活方式:物理学使我感受到对自然的敬畏,而这种敬畏让我内心平静;数学使我体味到简洁而深刻的逻辑所带来的美,而这种美给我带来惊喜和愉悦”,她如是对我说。Z同学对科学如痴如醉,在实验室中进行运算往往能够二十四个小时不休息,她的导师第二天来上班,还惊讶她为什么到得那么早。正是由于这种精神和执着,她的研究能够得到导师们的认可,她也获得了对科研成果进行奖励的专项奖学金。
  然而,对科学痴迷的同时,Z同学的确忽略了生活的其他一些方面,她不太出去娱乐,不在乎物质生活的条件,她无所谓考试成绩,也不喜欢与科研无直接关系的事情。与此同时,她对申请的各个部分并不了解,不擅考试技巧的她一次一次问我,我的三篇paper还不能弥补GPA (GRE/TOEFL/SUB)吗? 让我一时难以回答。
  Z同学的要求不低,即使各项成绩不理想,她也坚持只申请物理前50的学校,而且Princeton/Harvard/Berkeley/Yale一个都不放过。她说她只愿意在第一流的研究所中做研究,她还说她明白物理研究的辛苦,从博士,到博士后,到助理教授,最后到终身教授,最后留下的也许只有百分之一二。她说有很多人都坚持不住中途退出了,但也有执着的人做了近二十年的博士后, 一直到五十岁也未得到任何一个研究所的聘请, 然后依旧继续四处云游混在世界各地做物理理论的研究组上。她并不在乎短期内是否被认可,而会坚持各种机会在世界级的研究组中工作,直到被认可的那一天。同样也出身科学界的我有些佩服Z同学了,她的这种精神才是一名真正的科学家所拥有的。就像卡文迪许的手稿在其逝世七十年后才被麦克斯韦发现而公布于世,就像Barbara Mclintock发现了转座子却不受认可,坚持了近三十年终被广泛接受并在她81岁高龄时获诺贝尔奖一样。Z同学如果一直坚持她的想法,她终究会做出被认可的成果。
  然而,申请需要频繁与陌生人沟通,Z同学并不擅长。大学录取审阅时也是先看各项成绩,之后再看科研成果,而且如何描述科研经历让大学了解Z同学别样的优秀,也成了特别的难点。意识到各项分数已无可改变,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准备资料和练习学术交流上,Z同学的学术描述能力无可厚非,但如何对录取委员会的胃口仍需学习,我们便一起讨论。我们还一同练习如何用英文与对方进行学术交流。我们还给各个已联系的教授发贺卡,约电话沟通和当面交流。最后,Z同学成功地说服了亚利桑那大学的教授,不计她的考试成绩,仍将她录取。
  论申请难度,博士全奖要比自费硕士难数倍有余。在担心很久以后,Z同学成功拿到了物理排名前50的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录取,终于让我们一同放下了心。祝福坚持学术理想的Z同学,也许十年后的某一天我们能在报纸上读到Z同学的成功。
美国留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物理博士申请要求高吗?

网友(2):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学位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相应的申请难度当然也很高。

申请要求:

GPA:GPA是申请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如果不是最重要的话)。一个有竞争力的GPA(比如3.5)仍然是申请名校的必备条件。

GRE/GMAT成绩:申请美国理工科研究生奖学金的学生,GRE一般都在320左右,写作分数不低于3.0。另外,理科专业博士申请,如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对于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院校,还要求申请者考GRE Sub,一般不低于900分(90%)。

TOEFL/IELTS成绩:申请美国博士研究生的学生,尤其是希望申请到奖学金的同学,新托福要至少100分左右,最好达到105分以上。由
于理工科研究生奖学金通常要求学生承担一定的助研或助教工作,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能力,因此,口语和听力单项分数至少要20分以上,最好
22-23分较有竞争力。

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在国外特指获得过博士学位的人,中国则把博士生也称为某某博士。
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级学位中,博士学位是最高的一级。
1983年5月27日,中国首批18位博士诞生。1983年10月19日,中国首次培养出了第一批文科博士。至此,中国的学位制度全面趋于完善、成熟。

网友(3):

亚利桑那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简称UA,具体的申请是有严格的成绩要求的,你可以直接问一下美国本土那边的导师,他们有更专业的建议给你。www.3wyc.cn这个平台是可以直接跟导师沟通的。

网友(4):

毕业学校: Top2大学物理系本科硕士 GPA 2.9

硬件条件: GRE:1000+, TOEFL:80+, GRE SUB <60%

录取结果: University of Arizona, Physics Ph.D. 全奖

亚利桑那大学物理排名42名,其基本粒子和天文领域水平非常领先,且该校有位一度在中国物理学界的知名领军人物任教。

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1731.10.10.~1810.3.10.) 英国著名化学家、物理学家。他一生在自己的实验室中工作,有“科学怪人”,“科学巨擘”,“视名利如天上的浮云”“最富有的学者,最博学的富豪”等各种称谓。1810年3月10日,卡文迪许在伦敦逝世,终身未婚。

“执迷于科研的Z同学,非常不擅长考试,不管是GPA,还是GRE/TOEFL,抑或是对物理申请至关重要的SUB,在整个申请人群中都毫无优势。虽然我们对Z同学的科研能力有信心,但是如何跨越分数造成的巨大障碍,去争取结果,就成了我们的最大难题。”

——引言

卡文迪许确定了水的成分,分析了空气的组成,测定了万有引力常数和地球平均密度,研究了电荷的分布和电荷的相互作用……

卡文迪许很有素养,但是没有当时英国的那种绅士派头。他不修边幅,几乎没有一件衣服是不掉扣子的;他不好交际,不善言谈,终生未婚,过着奇特的隐居生活。卡文迪许为了搞科学研究,把客厅改作实验室,在卧室的床边放着许多观察仪器,以便随时观察天象。卡文迪许是一位活到老、干到老的学者,直到79岁高龄、逝世前夜还在做实验。卡文迪许一生获得过不少外号,有“科学怪人”,“科学巨擘”,“最富有的学者,最博学的富豪”等。

虽不像卡文迪许般怪异,在对物理研究的坚持上,Z同学与大科学家是一样的。“出于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对数学的痴迷,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我向往每天潜心于科学研究的生活方式:物理学使我感受到对自然的敬畏,而这种敬畏让我内心平静;数学使我体味到简洁而深刻的逻辑所带来的美,而这种美给我带来惊喜和愉悦”,她如是对我说。Z同学对科学如痴如醉,在实验室中进行运算往往能够二十四个小时不休息,她的导师第二天来上班,还惊讶她为什么到得那么早。正是由于这种精神和执着,她的研究能够得到导师们的认可,她也获得了对科研成果进行奖励的专项奖学金。

然而,对科学痴迷的同时,Z同学的确忽略了生活的其他一些方面,她不太出去娱乐,不在乎物质生活的条件,她无所谓考试成绩,也不喜欢与科研无直接关系的事情。与此同时,她对申请的各个部分并不了解,不擅考试技巧的她一次一次问我,我的三篇paper还不能弥补GPA (GRE/TOEFL/SUB)吗? 让我一时难以回答。

Z同学的要求不低,即使各项成绩不理想,她也坚持只申请物理前50的学校,而且Princeton/Harvard/Berkeley/Yale一个都不放过。她说她只愿意在第一流的研究所中做研究,她还说她明白物理研究的辛苦,从博士,到博士后,到助理教授,最后到终身教授,最后留下的也许只有百分之一二。她说有很多人都坚持不住中途退出了,但也有执着的人做了近二十年的博士后, 一直到五十岁也未得到任何一个研究所的聘请, 然后依旧继续四处云游混在世界各地做物理理论的研究组上。她并不在乎短期内是否被认可,而会坚持各种机会在世界级的研究组中工作,直到被认可的那一天。同样也出身科学界的我有些佩服Z同学了,她的这种精神才是一名真正的科学家所拥有的。就像卡文迪许的手稿在其逝世七十年后才被麦克斯韦发现而公布于世,就像Barbara Mclintock发现了转座子却不受认可,坚持了近三十年终被广泛接受并在她81岁高龄时获诺贝尔奖一样。Z同学如果一直坚持她的想法,她终究会做出被认可的成果。

然而,申请需要频繁与陌生人沟通,Z同学并不擅长。大学录取审阅时也是先看各项成绩,之后再看科研成果,而且如何描述科研经历让大学了解Z同学别样的优秀,也成了特别的难点。意识到各项分数已无可改变,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准备资料和练习学术交流上,Z同学的学术描述能力无可厚非,但如何对录取委员会的胃口仍需学习,我们便一起讨论。我们还一同练习如何用英文与对方进行学术交流。我们还给各个已联系的教授发贺卡,约电话沟通和当面交流。最后,Z同学成功地说服了亚利桑那大学的教授,不计她的考试成绩,仍将她录取。

论申请难度,博士全奖要比自费硕士难数倍有余。在担心很久以后,Z同学成功拿到了物理排名前50的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录取,终于让我们一同放下了心。祝福坚持学术理想的Z同学,也许十年后的某一天我们能在报纸上读到Z同学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