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汉武帝在位期间,所有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2024-11-01 10:17:21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一、推行儒学
  听取董仲舒的建议,“梳理百家,推行儒学”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这里要说明的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例如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
  二、设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为贯彻自己的命令,于是设立中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三、建立年号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四、太初改历
  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
  五、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 胡萝卜 葡萄 汗血马 核桃 天马等 历史意义重大
  七、开疆拓土
  西北: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收复河套和河西走廊,张骞出塞以及细君公主、解忧公主的先后和亲乌孙,前赴后继的努力西域首次与中国联系紧密,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
  西南:使者军队的接连出现使西南边陲第一次并入中国版图
  北方:卫青霍去病的出击使北疆长时间稳定,保护了京师的稳定。
  由此汉武帝也成了和秦始皇并列的千古一帝,后人常用“秦皇汉武”并称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孙贺行御史大夫事……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注引臣王赞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见汉舆地图。”据颜师古说,臣王赞生活的时代“在晋初”。这说明汉代的舆地图晋初臣王赞还见过。这也说明汉代已明确出现了关于国家的地域概念。这对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后世科举之制始此。

  6、汉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8、汉武帝在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这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察堵塞黄河瓠子决口。自秦统一后,皇帝亲临现场治理黄河,这是第一次。

  10、汉武帝时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此后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

  11、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12、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13、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屯田。

  14、汉武帝时用井渠法作龙首渠,后传入今中国新疆地区,并进而入波斯等地。

  15、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16、汉武帝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为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的监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18、为加强皇权,改革丞相制度,设立中朝(内朝),对后来的丞相制度演变发生了重大影响。

  19、元鼎二年(前115)禁郡国铸钱,专令国家所属上林三官铸钱,非三官钱不得流通,郡国以前所铸钱皆废销。从此国家垄断了铸造钱币的权力,对后世影响重大。

  20、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说“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21、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过任子制度使子孙当官;有钱人可通过“赀选”当官;先贤的后裔可以受照顾,如贾谊的两个儿子就被关照当了郡守。然而,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石单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阶级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然而,这不是说汉武帝用人没有标准,标准还是有的,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就是说,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话,用人的标准是惟才是举。正因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2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

  2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武帝生前虽未达此目的,但在宣、元时期,匈奴归服汉朝为藩臣。

  24、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诸国多臣服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不敢争西域,罢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督护,管理西域南、北道诸国,西域诸国臣服于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

  25、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

  除上述二十五项创设之外,还可列出其他在中国历史上的若干个第一来,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汉武帝及其事业,是中国古代历史蕴积的产物,牵涉到了思想文化、礼乐习俗、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演变,以及中国古代各族的状况等等。

  有感于汉武帝在振兴中国方面所成就的巨大业绩和那时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斗争,特录今人所作《赞汉武帝》古诗一首,以纪念那个伟大的时代,并供评价汉武帝时参考: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资振古国。

  绍发华统彰九野,敢击匈奴正六合。

  悔过曾使众心恪,富民又启谱新辙。

  风雨茂陵依旧在,春秋千古瓠子歌。
  政治方面:1.颁布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加强中央集权。
  2.引入了刺史的官级,监察地方,确立了察举制度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但是一般认为他利用儒学敦化民风,同时采用法术、刑名巩固政府的权威,即是所谓的“表儒里法”。
  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对外关系: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前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作战,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并消灭了夜郎、南越政权,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个郡,使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在东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为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
  1、加强皇权:设立内外朝制度
  汉武帝为加强皇帝集权,有意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

  2、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创设“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汉武帝又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3、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①采用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其他诸子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②后又在长安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③郡县的学校也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选。
  从此以后,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4、经济上:发达的农业生产,为西汉王朝的繁盛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汉武帝时的代田法,“用力少而得谷多”,经赵过的试验、示范,逐步推广,成为当时先进的农业耕作法。西汉农业的精耕细作、轮作复种、施肥技术,以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处于当时世界的前列。

  5、军事上: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三次战争,大体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天山南北地区遂与内地联为一体。政府又在西南、东北、东南和西部地区设置郡县或者其他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

  6、改革财政,加强中央政权
  统一货币,把铸钱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作为国家统一的法定货币;专营盐铁和均输平准法。盐铁官营和调剂运输,平抑物价对稳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箕缗和告缗,打击富商大贾,加强中央集权。

  7、对外派张骞出使西域,间接开通了丝绸之路。

网友(2):

1、加强皇权:设立内外朝制度
汉武帝为加强皇帝集权,有意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

2、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创设“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汉武帝又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3、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①采用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其他诸子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②后又在长安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③郡县的学校也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选。
从此以后,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4、经济上:发达的农业生产,为西汉王朝的繁盛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汉武帝时的代田法,“用力少而得谷多”,经赵过的试验、示范,逐步推广,成为当时先进的农业耕作法。西汉农业的精耕细作、轮作复种、施肥技术,以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处于当时世界的前列。

5、军事上: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三次战争,大体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天山南北地区遂与内地联为一体。政府又在西南、东北、东南和西部地区设置郡县或者其他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

6、改革财政,加强中央政权
统一货币,把铸钱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作为国家统一的法定货币;专营盐铁和均输平准法。盐铁官营和调剂运输,平抑物价对稳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箕缗和告缗,打击富商大贾,加强中央集权。

7、对外派张骞出使西域,间接开通了丝绸之路。

网友(3):

留下了一个成语
金屋藏娇

网友(4):

一楼强人,从哪粘的啊?

网友(5):

追杀胡人数千里,从此胡人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