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2、卧薪尝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以尝苦胆,策励自己不要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
的话)。
3、首屈一指:弯下手指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
4、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5、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吕氏春秋。察今》中有这个故事的记载: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到江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极好的地法下水找剑,结果是自然找不到他的剑了)
6、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7、螳臂当车:螳螂举起前臂想挡住车子前进。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比然招致失败。也说螳臂挡车
8、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故事来自《韩非子》,齐宣王用三百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
9、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去偷盗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10、买椟还珠:比喻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典出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有个楚国的珠宝商人,在郑国(国都在今郑州新郑)贩卖珠宝。他把一颗最贵重的珍珠,定了最高的价格,并且特制了一个漂亮精致的小盒子。小盒子果然诱人,刚一陈列出来,便被一位顾客看中了,他当场如数付款买了下来。可是这位顾客却把珍珠取出来,还给商人,只把空盒子拿走了。故事中的顾客显然是不识货的,他只欣赏盒子的漂亮外表,却不知道珍珠的贵重。因此这个故事就产生了“买椟还珠”的成语。
11、邯郸学步:比喻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源于《庄子·秋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有一个青年人听说赵国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后,便千里迢迢,到赵国的京城邯郸去学习赵国人走路。他到赵国后整天呆在大街上,一边看着赵国人走路,一边模仿着试走,但是怎么也学不像。最后他想,可能是自己的燕国走路姿势根深蒂固,于是下定决心丢掉原来的步法,全心全意地学习赵国人的走法。他虽然花了好长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不但没有学会赵人的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姿势也忘光了。因此,当他回国时,不得不狼狈地爬着回去。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邯郸学步”。
12、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看见了,觉得姿态很美,也学他的样子,却丑得可怕。后来人们就把这个丑女称作东施。所以叫东施效颦
三组间后一个词从“森”到“林”再到“木”,是说树木越来越少,森林面积大量缩减;前两组的前一个词从“人”到“从”,是说人越来越多,联系后一个词,是在阐述森林面积缩小,树木减少的原因——乱砍滥伐。还有,我在想,你是不是把最后一组词语的第一个字写错了?它是不是“众”啊?我觉得这样合理些,如果不是的话,就应该是直接告诉我们要植树造林。
对,牛弹琴!
月亮上的桂树——高不可攀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一日是一日(比喻胸无大志,得过且过)
盲人上大街——摸出来的
千年古树砍柴烧——大老粗
雨来愿意牺牲自己,也不说出李大叔藏身的地方。
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9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1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