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书的好处?

2024年11月15日 02:49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浅析语文书的好处 关键词:语文书 媒介
  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一直以来,语文书被公认为传授语文知识之书籍。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语文书用以培养语文技能和交际能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即语文书媒介作用已广泛被认可。
  (1) 基础知识的扩展训练
  基础知识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有着奠基石的作用。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把基础知识教学作为重点内容。但大多数教师忽略了一点:若教给学生获取基础知识的方法,会比直接教授来得更实际、更有效。这时,语文书的媒介作用就可以发挥了。通过语文书的字词教授教给学生查字典解决的方法。经过长期的训练,一定会达到学生自行掌握字词的效果。
  (2) 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语文书中所选篇目都来源各种书籍中的名篇。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是教育学生的良好素材。有能力的教师总能挖掘语文书中的思想文化内容。最后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不仅在知识上得以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品德上得以教育。其实,语文书作为一种媒介,作用远远不止这些。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你将发现,语文书还有“隐性”作用:通过语文书的教学,学生将使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为说明文单元,可以作为此种作用的探究案例。本单元一开始,教师未直接进入课堂,而是先传授给学生“说明文阅读五步法”。
  明确说明对象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理清说明顺序
  指认说明方法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授《中国石拱桥》时,教师让学生先根据五步法自行阅读,把自己能够理解的内容先自行解决,不理解的通过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给予解决。作为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文,学生对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有了感性认识。《苏州园林》作为一篇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说明文,可以作为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二项素材。通过《中国石拱桥》的教授,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行解决文中问题,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又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不同问题的能力。在第一单元课文的教授中,再辅以课外阅读的训练。经过一单元的教授,学生基本上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我相信,这种方法学生以形成自觉行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辨识并读懂说明文,问题不会太大。
  同样一此单元说明文教学为例,讲讲写作方法的渗透。每篇选文都是一篇典型的范文,教师必须树立这种观念,才可能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高说明文写作能力。《中国石拱桥》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说明文,让学生掌握“说明文必须抓住事物特征来写”很重要。一开始,教师请学生们列出了一系列的桥并让他们找出桥的共同特征。孩子们经过研究、争论最终得到:连接河两岸的建筑物。通过此训练,学生以学会找出事物特征。根据课文中,作者用举例子的写法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于是,教师告诉学生:当写作对象特别复杂时,平均用力一一介绍,就会显得累赘罗嗦,行文也显得平淡无奇。这样的说明文,作者最好着力抓住事物的几个典型意义的例子,进行介绍,以点促面,以点带面,让读者窥斑见豹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接着教师以“中国的笔”为例,让学生找出笔的共同特征。作完此训练后,教师问道:“如果你来写这篇文章,会怎样来说明呢?”学生很快说出:“典型事例法。”经过课堂练笔,学生深刻地记住了写作说明文的方法:写说明文必须明确要写说明对象的特征;用典型事例法写说明对象复杂的说明文。
  经过类似的训练,学生从《桥之美》中学到了说明性质的小品文的写法;从《苏州园林》中学到分门别类是的写作方法;而从《故宫博物群》中学到了视点定换式的写作方法……一单元学完后,学生写作说明文的能力在逐步提高。
  (3) 思想道德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渗透
  把语文归并为一门基础科学,是聪明的,而把语文归既归并为基本科学,又归并为思想教育读本,是有远见的。其实,作为“大语文”,其思想教育意义以被许多先见之明者发觉并给予运用。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石拱桥》仅仅是在介绍桥吗?茅以升笔下的石拱桥是多么令人自豪呀!中国劳动人民竟有如此创造力,我们炎黄子孙的民族自尊心应该在这里得到提升。同时,语文书是美的聚宝盆:既有课文的内容美,又有文字的语言美,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训练,一定会成为“审美专家”的。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语文课本的许多功效并未得到挖掘。社会中始终存在一种误区:语文课本仅为考试服务。这使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处于被动。常常感觉“吃力不讨好”“付出没有回报”。
  转变此观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