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声调中,阳平与阴平是第一声与第二声么?

2024年11月30日 01:34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在声调中,阴平是第一声,阳平是第二声。
  普通话语音里,声调有四个,阴平是第一,阳平是第二声,上声是第三声,去声是第四声,统称四声。也就是普通话里的四个调类,它采用一种五度标记法,作
为标调符号来描写音节的声调。它们的调值分别为:55(阴平)、35(阳平)、214 (上声)、51(去声),这也是声调实际的念法。
  阳平是汉语调类的一种,是从低向高的升调,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调类系统中又被称为第二声,调值用五度标记法可以标记为35。而方言中的阳平的调值与普通话不一定相同。

网友(2):

平仄 píngzè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http://baike.baidu.com/view/641.html?wtp=tt

网友(3):

对普通话来说 第一声就是阴平 第二声是阳平

入声是一种短促的音调,比如立lip、福fuk、失sat。因为带有塞辅音韵尾,所以发音短促,听上去和英语的不爆破读法一样。
入声在现在大多数南方汉语/方言里都有。北方官话/普通话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入声的汉语方言。

入声属于仄声。

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再按声母的清浊分阴调和阳调。所以标准汉语有八个音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北方官话/普通话的全浊音声母已经全部清化,和清声母合并。(比如浊音“道”和清音“到”在普通话里是一个读音。)所以阴阳调失去了意义,演变到现在,普通话只保留了阴平和阳平的区别,阴上和阳上合并,阴去和阳去合并了。

目前唯一完整保存汉语全浊音的只有吴语及其方言,如上海话。(旧湘语也有全浊音,不过旧湘语已经逐渐消亡)

网友(4):

1,你说的是对的,没错。
2
(2),不是,这是因为入声的音调变了。比如“杯”字本来发bai音,后来变为bei音,和这个差不多。
(3),不是,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
3
(4),pass……
(5),是先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后,再分为平仄的。其中平声又可以分为阴平阳平。

网友(5):

这个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课程可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