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阵地,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中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说明,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关键。
要求各个高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重点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坚持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坚持教师教材两个重点把关。
育人是每一个课堂的责任,在高校里,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师,都担负着育人的责任。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高校课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机制创新。一是党政协同,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学校中心工作一起布置、一同推进;二是师生协同,加强给本科生配备烛光导航导师,深化教书育人;三是“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共同育人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事关高校思想阵地牢不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陈治亚表示,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推动思政课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持、利用红色资源、运用信息技术等,努力将思政课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因势而新,不断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方法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价值多元、信息裂变、新生代成长、新媒体崛起的时代变化,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表示,中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点明了新形势下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往往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第一课堂是思政教育主阵地,第二课堂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师生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思想保障。
当下的大学生是网上长大的一代,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所以说,谁赢得了互联网,就赢得了青年。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是一个必须争夺、必须占领、必须主导、必须巩固的阵地。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敢于主动将课程搬到互联网上,还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思政课成为学生欢迎的课程。
社会的高速发展、文化的多元融汇、环境的复杂多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中央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作为一线教师,对这“三个规律”感受颇深。有时候照本宣科并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遵循规律,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将正确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就必须贴近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在观念机制方法上求突破。既要抓好课程创新,变灌输为互动;还要抓好网络阵地,搭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空间。
立德树人,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中央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广大教育界人士表示,一定按照总书记这四个“正确认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以教师教育为办学特色的高校,北京师范大学牢记特殊使命,不断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打造“四有老师”,既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又培养“兼济天下”的未来教师、民族复兴的“筑梦人”。
中国高校要立足中国大地,结合世情、党情、国情、校情,积极主动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体系和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华北电力大学通过开展大学生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等活动,培育出一批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的时代青年。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历史观的教育。学生只有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才能从理论上认同中国道路,树立道路自信。还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的教育,现在的学生看起来懂得多,但其实缺少对事物分析的科学方法,在大学时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他们未来将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