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有很多称谓,庙号、谥号、年号,这些称谓有的是帝王生前只用的,也有的是帝王死了以后追封的。其中的谥号,就是说帝王死了以后根据他生前的功绩所追封的一个称谓。
这些称谓在我们看的古书中经常有,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庙号是起源于商朝的,一开始是非常的严格的,后来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也是非常的慎重,所以很多的皇帝都没有庙号,就像刘邦是开国的君主,他的庙号是太祖,庙号一般都是用祖字或者是宗字,一般开国的皇帝就被称为太祖,或者是高祖,后面继承的皇帝一般就称为是宗,比如说唐太宗,宋太宗。庙号一般也是帝王死了之后的全号。
溢号也是皇帝死了以后,根据他生前的功绩给的称号,比如说汉孝景皇帝,孝景两个字就是溢号,溢号有长的有短的,康熙皇帝的溢号就很长,一共有23个字,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而尊号是皇帝在位时候的称谓,又叫做徽号,一般都是阿谀奉承的词语,不是说每个皇帝都有。年号是皇帝在位时的年号,有的皇帝甚至用好几个年号,就好像嘉靖皇帝,嘉靖两个字就是年号。康熙皇帝的康熙也是年号。从汉武帝以前是没有年号的,后来改朝换代新帝登基以后,开始用的年号。一般遇到军国大事,或者是重大祥瑞和灾异的时候,帝王就会更改年号。
庙号是起源于商代,是君王驾崩后被供奉于宗庙中的名字。谥号是周朝发明的,周朝建立后放弃了商代的庙号,转而使用谥号来称呼先王。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
在中国古代对帝王是怎样称呼的?谥号 庙号 年号有什么区别?
区别并不是很大,但是其中每一个东西都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信息,其实就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称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