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蛋白质变性的问题

2024年12月02日 18:53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1。有机溶剂助沉法 + 等电点法沉淀蛋白。乙醇有机溶剂变性蛋白 PH4.7的缓冲溶液更加沉淀蛋白。(卵清蛋白的等电点pI是4.6-4.7)当你加入HCL时,pH降低了,远离等电点,因此蛋白溶解了。

2。NaOH 加入后,一定远离pI,无沉淀。乙醇作用同1。此时加碱 一定呈现黄色。醋酸/醋酸盐缓冲溶液的pH=pka =4.757,因此加入醋酸后达到pI,蛋白沉淀。 0.1NHCl数滴,体系pH远离等电点,沉淀溶解.甲基红是pH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4.2(红)--6.2(黄),可以指示你2头都是溶解的,只有在橙色(pI 4.7左右)时沉淀。

3。(氯化铵)盐析 加 有机溶剂助沉 在一定浓度NH4Cl饱和度下,蛋白沉淀了,NaHCO3缓冲范围 9.1-10,因此,加入盐酸后,pH远离pI,盐析出来的蛋白被破坏了离子结构,溶解了。 甲基红指示剂,蛋白溶解时,溶液为黄色,即便加酸HCl 也不能超过橙色。(其实这里 不加最后的盐酸 蛋白也会溶解)

网友(2):

我们有时常常会看到变性的蛋白质在溶液中沉淀,蛋白质的变性的确与沉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并不是所有变性的蛋白质都会在溶液中沉淀。具体地说,变性蛋白质一般易于沉淀,但也可不变性而使蛋白质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也可不发生沉淀,变性蛋白质只在等电点附近才沉淀,沉淀的变性蛋白质也不一定凝固。例如,蛋白质被强酸、强碱变性后由于蛋白质颗粒带着大量电荷,故仍溶于强酸或强减之中。但若将强碱和强酸溶液的pH调节到等电点,则变性蛋白质凝集成絮状沉淀物,若将此絮状物加热,则分子间相互盘缠而变成较为坚固的凝块。

网友(3):

蛋白质变性实验说明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