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的幼虫长什么样?(图片)

2024年11月16日 09:47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蟑螂的幼虫形状类似成虫,虫体小,无翅。

蟑螂的幼虫通常是长形的,呈乳白色,半透明。在若虫最后一次蜕皮后,它长出翅膀,长成成虫。新蜕皮的若虫和新出现的成虫也是白色的,颜色随后逐渐变暗。因此,在人群中,可以看到蟑螂也会因环境条件而改变。

刚从卵鞘孵化出来的若虫都聚集在卵鞘周围,呈白色。之后,颜色逐渐变暗并扩散开来。若虫的形状像成年人,但是若虫很小,没有翅膀,性器官不成熟。林泉发展缓慢。它必须经历多次蜕皮并逐渐长大,触角和尾段的数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扩展资料:

蟑螂喜暗怕光,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偶尔可见。一般在黄昏后开始爬出活动、觅食,清晨回窝。温度在24~32℃最为活跃,0℃时也能活动。在热带地区,蟑螂可四季繁殖、活动。

北方地区,冬季有取暖设备的室内,温度适宜,蟑螂可照常活动、繁殖。多数蟑螂为卵生,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内,可以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也不易被药剂杀死,条件适宜时即可孵化出幼虫。

蟑螂的生长和蜕皮频率与气候因素和食物供应密切相关。通常这个过程在两个月内完成。生活在野外的蟑螂大多以腐烂的有机物或枯枝落叶为生。蟑螂住在像淀粉食物这样的房子里,在它们爬过的食物上,它们经常离开它们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并传播疾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蟑螂

网友(2):

蟑螂的幼虫形状类似成虫,虫体小,无翅,具体详细介绍如下:

刚从卵鞘孵出的幼虫都聚集在卵鞘周围,呈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深,并散开活动,幼虫形状类似成虫,只是虫体小,无翅,性器官未成熟。幼虫发育缓慢。必须经历多次蜕皮,逐渐长大,触角和尾须节数也随龄期而增长。幼虫最后一次蜕皮后,长出翅膀、羽化为成虫。

刚蜕皮的幼虫和刚羽化的成虫也呈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深。幼虫期较长,一般历时约30~450天。幼虫在丧失附肢或损伤触角之后,可经蜕皮在下一龄重又再生。

蟑螂的卵期

卵呈窄长形,乳白色,半透明,在卵鞘中排成整齐的两列。胚胎头向孔缝。孵化时,幼虫向上顶,使闭合的卵鞘缝裂开而逸出。 卵鞘中含卵数因种类而不同,即同一种蟑螂卵鞘中的卵数也可因环境条件以及产卵次数而在所差异,少则几粒,多则达50多粒。卵鞘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卵期约28~90天。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蟑螂

网友(3):

一、蟑螂的幼虫长什么样如下图所示

二、简介:蟑螂的繁殖是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相结合。一只成熟的雌蟑螂每隔 7 — 10 天即可产出一只含有 14 — 40 粒卵的卵鞘,其卵鞘为胶质体, 20 ℃ -37 ℃之间孵化。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在 30 ℃恒温时,只需 20-30 天,而长的可超过三个月,一只雌蟑螂一年可繁殖近万只后代,最多可达十万只,在极端条件下没有雄蟑螂时,雌蟑螂也能产卵。也就是说,很多雌蟑螂交配一次以后,就会雌雄同体,不需交配,便可连续产卵。

三、蟑螂的卵期

卵呈窄长形,乳白色,半透明,在卵鞘中排成整齐的两列。胚胎头向孔缝。孵化时,若虫向上顶,使闭合的卵鞘缝裂开而逸出。

卵鞘中含卵数因种类而不同,即同一种蟑螂卵鞘中的卵数也可因环境条件以及产卵次数而在所差异,少则几粒,多则达50多粒。

卵鞘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卵期约28~90天。

网友(4):

刚孵化出来的蟑螂幼虫是长形的、乳白色,半透明状。经历过几次蜕皮,蟑螂幼虫会逐渐长大,同时触角和尾巴的数量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蟑螂的幼虫是分几个阶段的。

蟑螂的幼虫期比较长,一般会历时30-450天,而且蟑螂幼虫呈现乳白色时,大多不会出现在视野范围内。只有当蟑螂幼虫经历过几次蜕皮,变成小米大小的黑色幼虫时,才会出现在人们的正常视野内。

同时,判断家中有没有蟑螂幼虫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看家中是否存在蟑螂的卵鞘,一旦发现空的卵鞘,就证明有部分幼虫已经孵化,且家中的蟑螂已经达到一定数量就要除虫了。

网友(5):

图为德国小蠊幼虫。合肥铭洁除虫0551-527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