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务结构。指工作团体要完成的任务是否明确,有无含糊不清之处,其规范和程序化程度如何。(费德勒权变管理理论中的概念)
2组织政治。Mayes认为组织政治是员工为达到不许可目标或用不许可手段达到许可目标的影响管理,结果可能导致组织机能障碍;Farren和Petersen 认为组织政治是存在于非正式结构之中,不受组织准则和目标约束,其目的是为了自己或相关团体利益而影响组织内的利益分配;Ferris则认为,组织政治是共享意义的管理,其核心是引导其他人对事件的评估和解释,以便产生自己所希望的、有利的结果。而马超、凌文栓(2006)的所定的组织政治是指在潜在动机支配下,为获得和保护个人及相关团体的利益,而对他人或团体施加的影响。(目前组织政治无统一的概念)
3双赢交易。基于双赢定位而达成的交易。双赢定位是指谈判人在谈判组织中努力探寻使谈判双方都愿意接受的交易条件的谈判组织定位。根据该定位,赢输分享。(管理学一般不强调交易)
4任务控制。是公司作业层保证特别任务有效完成的过程,它是管理控制活动的具体化,可以看成管理控制的基础工作。任务控制层面是企业管理三个层面:战略管理活动、管理控制活动和作业任务活动中的第三个层面。(任务控制是企业治理的关键)
5职权链。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管理学名词。职权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一种权力。每一个管理职位都具有某种特定的、内在的权力,任职者可以从该职位的等级或头衔中获得这种权力。因此,职权与组织内的一定职位相关,是一种职位的权力,而与担任该职位管理者的个人特性无关,它与任职者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职权分为三种形式,即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据此可以认定你所说的职权链是这三种职权职能的组合形式。(非严格意义管理学名词)
6个性特质评价。指的是评价员工是否具备某一职务所要求的个性特质,或者说是“主题特征”。进行个性特质评价首先要建立企业内部各种职务的素质模型。比方说,开发岗位要求任职者具备创新、成就追求、重团队协作、善沟通、学习等方面的个性特质;中试岗位要求任职者具备爱挑毛病,穷根问底,影响需求高于亲和需求,影响冲动强于避免讨厌的冲动等方面的个性特质;销售岗位要求任职者具备主动性、敏感性;能把握商机,对别人施加影响;能经受挫折,不怕被拒绝;善于谈吐等个性特质。以上所说的不同素质要求也就形成了不同职务的素质模型。在这个基础上,也就可以建立相应的测评体系,用以测定有关员工是否具备某一职务所要求的个性特质。(关于个性特质问题牵涉到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建议多了解这些知识)
7 Z型文化是一个非常夸大和不恰当的名词。美国日裔学者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在1981年出版的《Z理论》一书,其研究的内容为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在研究中,大内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进行研究。Z理论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与亲密,因此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来实行“民主管理”。大内把由领导者个人决策、员工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的企业称为A型组织,他认为当时研究的大部分美国机构都是A型组织。(Z型文化是提不上来的概念,在管理实践中,也很少有此叫法,它只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叫Z组织更贴切些)
8 战略群组。此概念不属于新鲜的概念,而只是随着现代企业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在战略管理中常见。指基于产业和业务联系的企业群,为获得利益最大化和实现市场进入而采取的战略。一般适用于跨国公司,产业链公司等。(为扩大实力,而进行暂时组合的一种形式,借鉴了政治斗争)
9总体环境,非管理学名词。顾名思义或者直接理解即可。(可参考《战略环境评价:国际实践与经验》一书,作者:(英)克莱顿(Clayton,B.D.),(英)赛德勒(Sadler,B.) 编著)
10 组织层次。一个在管理文化和质量文化中常提到的名词。一般认为,管理学中的组织层次伴随管理组织的划分而产生。组织层次的分工以及相互关在组织的纵向结构中,通过组织层次的划分,组织目标也随之作呈梯状的分化。(组织文化简单又复杂,层次的划分有时候也不是很明显,现在流行自我管理和扁平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