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一切生物都会衰老和死亡,衰老乃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规律,返老还童仅仅是人类的一种美好愿望,是不能实现的。
但有人却以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返老还童”事例为证据,认为返老还童是人类有可能实现的一个梦想。
还有人认为,人类虽无法抗拒衰老的规律,但或许能通过努力来减慢衰老的进程。
上世纪末,俄国生物学家梅契尼科夫认为,大肠道中的细菌会释放出使人衰老的毒素,从而提出用消灭大肠内细菌的办法来抑制衰老。本世纪初,法国外科医生伏罗诺夫则认为,人体功能的衰退是由于各种腺体的退化造成的,如果能将年青人的器官移植到老年人的体内,那么,人的青春活力将会得到恢复。稍后,英国的卡莱尔又提出,人的衰老是由于血清中抑制物质的增加而导致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951年,英国生物学家梅达沃指出,随着人体内细胞增殖分裂机能的衰退,由这些细胞组成的组织和器官必将发生老化,生命功能就会逐渐衰退,人体也即出现衰老。这是较完整地提出衰老与细胞的老化有关的论点。
在人体中,细胞内的分子以及细胞与细胞之间,当它们在执行生命功能时,会产生紊乱现象。这就需要人体花费一定的能量来阻止并消除这些紊乱。而当心脏、大脑等一类重要器官中的大量细胞与分子发生紊乱并且又无法阻止时,这些器官就不能再发挥生命功能,人就会死去。法国生物学家海弗利克指出,人体细胞在进行了大约50次增殖分裂后,就会达到这一阶段。于是,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如何减慢细胞分化,增强细胞增殖分裂的能力。
美国生理学家雅克·洛布曾用昆虫研究了温度对于衰老的影响。以果蝇为例,当环境温度在26℃时,果蝇只能活35~50天;在18℃时,可活100天;而在10℃时,就能活200天。这样,在合理的限度内,温度每降低8℃,果蝇的生命就可以延长1倍。有的科学家认为,生物的一生在诞生之前就已被细胞核中遗传密码规定的程序所决定了。细胞钟是在化学变化的巧妙配合下行走的,但是,温度能够影响细胞钟的行走,随着温度的下降,这种行走将逐渐变慢,而在-196℃时,细胞钟即完全停止行走。这一现象其实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对于各种化学反应来说,包括那些与衰老有关的化学反应在内,都会随温度的下降而变得缓慢。重要的是,这一现象启示人们探求与衰老有关的化学反应和反应程序,从而寻找出一种防止细胞老化的物质来。
近年来,人们发现,随着人体的衰老,在控制免疫防御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胸腺素a1的生成随之减少,机体的抵抗力也就降低。可是将胸腺内生的T—淋巴细胞注入衰老的细胞内,就能增强免疫功能,衰老细胞重又变成了充满活力的细胞。在对小慧带知鼠进行的试验中,这种恢复了的功能持续了6个月,这就相当于在人身上持续了15~20年。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如果这一技术能够付诸实现,这就意味着老年人的手中都能拿到一帖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
另外,还有人指出,前面所列举的那些返老还童事例,似乎与老人的生活规律、饮食、劳动不无关系,这方面也还有待于探索。
世界上还有一种“返老还童”的病,是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的。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叙:颍州地方有前消一个名叫吕缙叔的官员,忽然得了一种怪病,他的身体越缩越短,临死的时候只有孩子那么大了。《太平广记》中记载:一位叫魏淑的武将,也得了这种怪病,身体一天天缩小,最后缩到孩子般大小,由母亲和妻子抱着过日子。英国有位7岁儿童,1987年还与其他小朋友一样活泼可爱,后来因患一种罕见的病,已不能说话和行走,甚至不知道上厕所,渐渐行猜地成了“婴儿”。
据研究,上述“返老还童症”是由于人体合成的蛋白质逐渐减少,使身体慢慢缩短;也可能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机制突然失去活力引起的。但是,一个成年人的骨骼是怎么缩成小孩的骨骼的,这还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