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绿松石的特征:天然绿松石通常呈现致密块状、肾状、钟乳状、皮壳状等集合体,特别是具有独特的天蓝色或称为绿松石色,使人一见便晓。
天然绿松石形态:三斜晶系,隐晶质,少见微小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断口:贝壳状到粒状(与孔系度有关)。
硬度:致密块状者摩氏硬度为5~6,孔系度大摩氏硬度较小。
韧性:白垩状者韧性小,易断裂,致密者韧性好。
条痕:白色或绿色。相对密度:2.4~1.9。
透明度:通常不透明。
光泽:抛光面为油脂玻璃光泽,断口上为油脂暗淡光泽。
包裹体:常有黑色斑点或黑色线状褐矿或其他氧化铁包裹物。
折射率:N8=1.65,NM=1.62,NP=1.61。由于天然绿松石常呈绿色集合体,在宝石折射仪上只有一个读数,平均值约为1.62。
双折射率:晶体双折射率(DR)强,DR=0.040。但在宝石学测试中并无显示。
光学特性:晶体二轴晶正光性,2Y=40。
由于天然绿松石通常不透明,所以不能提供宝石学测试数据。
颜色:天蓝色,极具特征性,以至于成了一种标准色----天然绿松石色。其余有深蓝、淡蓝、湖水蓝、蓝绿、苹果绿、黄绿、浅黄、浅灰色。铜导致了蓝色,铁在化学成分中可以替代部分铝,使绿松石呈现绿色,水的含量也影响着蓝色的色调。
吸收光谱:在强的反射光下,偶尔可见两条中等至微弱的蓝区432纳米和420纳米吸收带,有时在460纳米处可见模糊不清的吸收带。发光性:在紫外线长照射下有淡黄绿色到蓝色的荧光,短波荧光不明显。X射线照射下也无明显的发光现象。热学性质:遇热通常会爆裂成碎片,变为褐色,火焰下呈绿色。酸:在盐酸中溶解很慢。
天然绿松石的品种
天然绿松石通常按产地、颜色、光泽、质地、结构和构造对其分类,而许多分类又或多或少的引申为天然绿松石的质量等级,因而带有等级意义。
(1)按颜色分类:A、蓝色天然绿松石(Blue turquoise):蓝色,不透明块体,有时为暗蓝色;
B、浅蓝色天然绿松石(Pala blue turquoise):浅蓝色,不透明块体;
C、蓝绿色天然绿松石(Blue-green turquoise):蓝绿色,不透明块体;
D、绿色天然绿松石(Green turquoise):绿色,不透明块体;
E、黄绿色天然绿松石(Yellow-green turquoise):黄绿色,不透明块体;
F、浅绿色天然绿松石(Greenish turquoise):浅绿色,不透明块体。
(2)按结构、构造、光泽和质地分:A、透明绿松石:指透明的天然绿松石晶体。极罕见,仅产与美国弗吉尼亚州,琢磨后的透明宝石重量不到1 克拉;
B、块状天然绿松石:指致密块状的天然绿松石,它们色泽艳丽,质地细腻,坚韧而光洁,为玉雕的主要材料,相当常见;
C、结核状天然绿松石:指呈球形、椭球形、葡萄形、枕形等形态的天然绿松石,结核大小悬殊;
D、蓝缟天然绿松石:也称为花边天然绿松石,指因铁质的存在而形成的具有蜘蛛网状花纹的天然绿松石;
E、铁线天然绿松石:指表层具有纤细的铁黑色花线的天然绿松石;
F、瓷松石:指呈天蓝色、质地致密坚韧,破碎后断口如瓷器断口,异常光亮的天然绿松石,质量好;
G、脉状绿松石:指呈脉状、赋存于围岩破碎带中的天然绿松石;
H、斑杂状绿松石:指因含有高岭石和褐铁矿等物质而呈现的斑点状、星点状构造的天然绿松石,质量较差;
I、面松:指质地不坚的绿松石,断口呈粒状,硬度小,用指甲能刻划。有的块料可用;
J、泡松:指比面松还软的天然绿松石,为劣等品,不能用做玉雕材料。但现在这种天然绿松石经过人工着色、注胶处理,已成为一种优化绿松石品种。
(3) 按产地分:A、湖北天然绿松石:产自我国鄂西北的绿松石,古称荆州石或襄阳甸子。湖北天然绿松石产量大,质量优,享誉中外,主要分布在鄂西北的郧县、竹山、郧西等地,矿山位于武当山脉的西端、汉水以南的部分区域内。
B、尼沙普尔天然绿松石:产自伊朗北部阿里米塞尔山上的尼沙普尔地区。我国古称回回甸子,日本等国称东方绿松石。
C、西奈天然绿松石:位于西奈半岛,是世界最古老的天然绿松石矿山。
D、美国天然绿松石:产自美国西南各州,特别是亚利桑那州最为丰富。
按产地分还有埃及天然绿松石、智利天然绿松石、澳大利亚天然绿松石,等等。然而有些产地名称,不仅仅代表产地,同时还代表和指示天然绿松石的质量等级,故这些名称也具有质量等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