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点到9点是什么时辰

2024年10月28日 17:35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早上7至9点是辰时。
早上7至9点是辰时,晚上7点到9点是戌时。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现在人们将时间化为24小时,在古时候人们将一天化为12个时辰,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辰时又名早食,也是古人吃饭的时间,是戌时对应晚上7点到9点,别称黄昏。

网友(2):

戌时。

随着时间的变迁,时辰的计算方法也有所改变,具体时间如下:

一、子时

1、现今:0:00

2、唐前:0:00-2:00

3、唐后:23:00-1:00

二、丑时

1、现今:2:00

2、唐前:2:00-4:00

3、唐后:1:00-3:00

三、寅时

1、现今:4:00

2、唐前:4:00-6:00

3、唐后:3:00-5:00

四、卯时

1、现今:6:00

2、唐前:6:00-8:00

3、唐后:5:00-7:00

五、辰时

1、现今:8:00

2、唐前:8:00-10:00

3、唐后:7:00-9:00

六、巳时

1、现今:10:00

2、唐前:10:00-12:00

3、唐后:9:00-11:00

七、午时

1、现今:12:00

2、唐前:12:00-14:00

3、唐后:11:00-13:00

八、未时

1、现今:14:00

2、唐前:14:00-16:00

3、唐后:13:00-15:00

九、申时

1、现今:16:00

2、唐前:16:00-18:00

3、唐后:15:00-17:00

十、酉时

1、现今:18:00

2、唐前:18:00-20:00

3、唐后:17:00-19:00

十一、戌时

1、现今:20:00

2、唐前:20:00-22:00

3、唐后:19:00-21:00

十二、亥时

1、现今:22:00

2、唐前:22:00-24:00

3、唐后:21:00-23:00

扩展资料

时间差求法:北京时间,准确地说是指在东经120度所在地区的当地时间,由于北京大约在东经117度左右,故此北京时间12:12才是标准的北京当地时间的12点正。

而或东或西的不同地区就要根据当地所在区域内的东经度数推算。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360度),需24小时,每4分钟1度(1度距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原则)。

其他地区,依此推算即可。例如:当北京时间12:00时,黑龙江东半部(东经130度)就是12:40,{12:00+(130-120)×4分=12:40}。

西藏西半部和新疆中部(东经90度)就是10:00,{12:00-(120-90)×4分=10:00}。东经120度北京时间12点与其他地区所在东经度数时间对照表:

东经│ 75 │ 80 │ 85 │ 90 │ 95 │ 100 │ 105

时间│ 9:00 │ 9:20 │9:40 │10:00 │10:20 │10:40 │11:00

东经│ 110 │ 115 │ 120 │ 125 │ 130 │ 135 │ 140

时间│ 11:20│11:40 │12:00 │12:20 │12:40 │13:00 │13:2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网友(3):

晚上7点到9点是戌时。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时辰

网友(4):

辰时

辰时指的是七时至九时,别称食时。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网友(5):

【12时辰】戌时
戌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