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分会减少最干燥的季节,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应四季,它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秋天早晚温差距离的变化较大,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所以常常会引起人体生理机能上的失调,从而导致“上火”。
秋燥是此季节最大的特点,所以容易导致人体体内代谢暂时性失衡,局部的酸碱度失衡或是缺水,所以容易上火。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iknow-pic.cdn.bcebos.com/d1160924ab18972b7e4b12dce9cd7b899e510ab6"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1160924ab18972b7e4b12dce9cd7b899e510ab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1160924ab18972b7e4b12dce9cd7b899e510ab6"/>
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内经》中说:“燥胜则干”。这就是说秋季燥邪侵入人体多损伤阴津,使人体出现一系列阴津不足、干燥失荣的表现,因此,治疗“秋燥”症必须采用滋阴润燥的方剂。
秋季的燥邪随着气候有温凉的不同,临床上常把秋燥分为温燥症与凉燥症两种。
温燥症状,属于初秋感受燥邪,往往带有夏暑的余热,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咽干口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服用“桑杏汤”效果较为理想:桑叶、杏仁各10克,沙参、梨皮各15克,淡豆豉、栀子、川贝、甘草各5克,清水煎服,每日一剂。
凉燥症状,多为天气到了晚秋感受燥邪,往往带有近冬的寒气,症见恶寒,微有发热,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白而稀,头微痛,无汗。治疗可予“加味杏苏散”:杏仁、云苓、前胡各10克,桔梗6克,苏叶、枳壳、法半夏、甘草各5克,陈皮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清水煎服,每日一剂。
至于秋燥症的预防,可用胡萝卜60克,荸荠、茅根各3克煎水作饮料;或单纯煲红萝卜汤,或以雪梨炖冰糖作润肺清燥之用。以上方法,效高物廉,容易做到,不妨一试。
气候干燥吧,这两天我也上火了,感觉可能是天气突然冷下来衣服穿的太多,被子太厚了吧!秋天应该冻着点
气候干燥,这个季节要多吃梨,可以润肺
气候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