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的生活习性

2024年11月18日 00:00
有4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蝌蚪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

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头部有马蹄形吸盘,用于附着,口位于吸盘下方,体质较弱,活动量小,通过卵黄囊供给营养,不进行开口摄食,可以投喂外源性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及生长需要。

扩展资料: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

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

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

网友(2):

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

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 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

扩展资料: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

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

网友(3):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有尾目中的鳗螈等终生有鳃,营水生生活。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网友(4):

牛蛙在蝌蚪时期和变态成蛙后,对其营养要求不同。蝌蚪的生活习性近似于鱼类,而且消化特点与杂食性鱼类相仿,对食物的要求也和杂食性鱼类差不多。蝌蚪的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也能摄食人工饲料。凡蛋白质含量在10%以上的各种动、植物性的原料,都可作为蝌蚪饲料。若蝌蚪的饲料以植物性原料为主,蝌蚪个体大而变态慢;相反,如以动物性原料为主时,则个体小而变态快。

蝌蚪变态为成蛙之后,其消化器官和消化生理发生了系列的变化,对饲料的营养需要亦随之改变。湖南省水产研究所的研究结果(1986)表明:牛蛙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范围为30.90%~37.25%;牛蛙在饲料中淀粉的适宜含量为25%~28.15%;纤维素的最高限量为7.82%,采用该营养水平配制的牛蛙配合饲料,能够满足牛蛙迅速生长的营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