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600字

不要太难不要太简单的,急急!!
2024年11月16日 11:37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国庆节历史由来 :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国庆节历史由来 :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又是个金秋的十月,又是个装满收获的季节。在经历走过来的数次磨砺后,祖国以其坚强不屈的脊梁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为有一个坚强的祖国而歌唱。

  曾看到有位网友写过这样的诗句:“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取暖;当主权面对挑战,我们亮出利剑;当圣火遭遇屈辱,我们义无反顾;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互助;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开山辟路;勇敢面对磨难,挺起中国的脊梁!” 诗句朴实简练,却抒发了共和国的儿女们对祖国母亲的心声,唱出了儿女们为有一个坚强的祖国母亲而自豪的赞歌。

  走过六十个春秋,追忆烽火岁月。我们有过苦难,我们经历过磨砺,我们有过苦涩的追求,我们都挺过了,我们都走过了,祖国的脊梁坚强了;我们有过梦想,我们有过豪情壮志,我们也有过无数快乐和喜悦,我们都拥有过,我们都经历了。我们为有一个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而自豪,我们为祖国有一个坚强的脊梁而骄傲。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脊梁,就不会站立行走;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脊梁,则只能屈服在别人的脚下,匍匐爬行。是的,有了坚强脊梁的国家,才会有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动力,才会有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的勇气。过去的这一年走过的日月,是祖国经受磨砺的日子。雪灾、4·28撞车事故、5.12汶川大地震……一次次天灾人祸似乎接踵而来,祖国在忍受着痛苦,也在为那些离去的儿女们流泪、心痛。可祖国依然挺立着,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名字的中国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祖国依然坚强着,一个具有中华民族的信念和精神、勇往直前的祖国比任何时候都坚强。灾害灾难,可以移山填海,堵塞河流,可以摧毁我们美好的家园,可以让我们失去善良的家亲。但是,动摇不了儿女们的意志,压不垮我们祖国的脊梁。脊梁看似平常,但它却是支点。它不仅是一个人站立的支点,也是一个民族雄起的支点,更是一个国家昂首前进的支点。脊梁有时看不见,但却能感受的到,它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取的精神和力量。只要有了不屈脊梁的人民在,只要有了坚强的祖国脊梁在,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奋进的动力和勇气。

  有人说,多灾兴邦。每一次灾难,会让我们每一个人变得更加成熟,会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坚强,我们为有一个不甘屈服、永远坚强的祖国而自豪。是的,有了坚强脊梁的祖国,人民才能享受幸福,扬眉吐气,才能担负起世界和平的责任,为人类文明谱写辉煌的篇章。过去这一年走过的日子,虽有苦涩,但也有欢喜。29届奥运会在中华大地上举办。这是人类一次最伟大的聚会,也是中国人百年梦想,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了中国。半个多世纪之前还被骂作“东亚病夫”中国人,而今已迈步跨入体育大国的行列,证明了我们有能力举办奥运史上最好的体育盛会。 奥运期间,中华儿女抱着对奥运精神的尊重、崇尚与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世界友人手拉手、心连心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大地上共同发扬壮大了奥运精神,谱写了“新奥运”的美妙篇章!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成功,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一个历尽磨难而又奋发自强的民族经过改革开放,已迈步跨进了一个追求科学、和谐、进步、和平的现代文明的国家。过去的这一年走过的日子,虽有悲伤,但也有惊喜。从灾难里走出的民族是希望的民族,经受过挫折磨砺的国家必将是奋起的国家。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在伟大建设实践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也让我们信心百增,看到了组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日趋增强。中华民族和中国的脊梁已不是弯曲的,而是顶天立地,骄傲地挺立着坚强的脊梁。

  当时间的脚步跨入2009年,祖国六十年的历程是永远耸立在我们心中的丰碑,是激励我们永远前进的火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这雄壮的国歌,不正唱出了我们伟大祖国坚强不屈的脊梁吗?让我们以航天精神为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去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万岁!!!

网友(2):

风雨过后,北京的黎明。位于长安街建国门的古观象台,像一位饱经忧患的老人静静矗立,历经百年沧桑,亲眼目睹了中华民族屈辱、抗争、解放,到以东方巨人的雄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这天,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他在阳光下,欣然西望:

一道壮观的绿色长城,沿天安门侧畔绵亘向东。排列在长街之上的陆军学员方队、水兵方队、空降兵方队、二炮学员方队、三军女兵方队、武警方队、预备役方队、女民兵方队等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似挺立的峰峦,如坚固的城垛,巍然屹立。

10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庆典开始!60响礼炮轰鸣,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像一束火焰在天幕上燃烧。

10时09分,激昂的军乐声拉开了国庆60周年阅兵序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陪同下,乘红旗牌检阅车徐徐向东,迎着受阅将士的注目礼,检阅了在长安街威武列阵的44个地面方队。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胡主席的问候如和煦春风,温暖军心。

"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官兵们的回答似惊雷回荡,山呼海应。

10时37分,阅兵分列式开始。在鲜艳的八一军旗引领下,陆军学员方队、水兵方队、空降兵方队、二炮学员方队、三军女兵方队、武警方队、预备役方队、女民兵方队等14个徒步方队,迈着整齐步伐动地而来。他们均来自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和在完成抗震救灾、反恐维稳、国际维和等任务中表现出色的英模集体。受阅官兵主体是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的新一代官兵,显示了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勃勃生机。

这整齐、铿锵的足音从历史深处走来。人民军队自诞生伊始就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切听从党指挥作为建军根本原则,始终坚持,代代相传。铮铮足音,传递着一个共同心声:无论过去现在未来,无论如何艰险困难,我军都是党和人民最可信赖的力量

网友(3):

上午十时,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国庆六十周年庆祝活动拉开了帷幕。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宣布庆祝活动开始,激动的心情完全可以表达我观看整个阅兵仪式的心情。

湛蓝的天空,耀眼的阳光,今天北京的天气应该也是格外的好吧!也许老天也在为我们中华民族庆祝,很感谢它的极力配合。阅兵仪式未开始,就听着国歌,心情都是很振奋的。焦急的心情终于盼着阅兵仪式开始了。太兴奋了,看那整齐划一的步伐,一列列的队伍(好像这些词语都不能很好的表现)开始了他们准备已久的表演。坚定的眼神,稳健的步伐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我在想他们是如何被训练的,成千上万的人竟然可以迈着同样的步伐,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说成是一个接一个的拷贝。他们之间的距离也都是那样的形同。不禁我很想感叹这一切!远看完全是由整整齐齐的点,线,面组成的嘛!太帅了!升国旗了,每个人都是庄严肃穆,摒住呼吸,随着国旗冉冉升起。听着国歌,看着国旗升起,感觉自己整个身体都是涑疠的。噢,胡主席居然穿着中山装唉,支持他一下,就是嘛,还是我们自己的中山装穿起来帅气,正式场合还是要支持我们中国本土化的东西,西装毕竟是国外的东西。这情景不由让我想像着毛主席检阅军队的样子。队伍开始上场了,真壮观,应该说这是我第三次看国庆大阅兵表演了,虽然不再像第一次一样被他的景象所震撼,但依然的心跳不已。帅气的男兵,靓丽的女兵,都是那样的迷人,特别是女兵。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应该是每个军队都有他的不凡来历。他们苦练每一天,为的就是保卫人民,为的就是这一天。

海陆空三队阅兵完,接着就是群众兵了,他们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要被溢出来似的。再看看围观的群众无不是笑容满面。镜头前还看到有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他们也许不太了解我们国家,不太了解阅兵的意义,但他们完全被现场的气氛给感染了,也跟着大家在手舞足蹈的。嗯,很可爱!

一片欢乐的海洋呀!到此,我更加的坚定了。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看着我们国家力量的无限强大,祖国的蓬勃发展,我骄傲,我自豪!

网友(4):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名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他童年印象最深的是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
的小绿棒的故事。托尔斯泰在喀山大学就读期间,对卢梭的学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离开大学后,成为青年地主的托尔斯泰曾力图改善农民的生活,但却不被农民所理解。这段经历后来在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7)中得到了反映。

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处女作《童年》(1852)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在高加索期间,托尔斯泰还发表了一些反映战地生活的小说,如《袭击》和《台球房记分员笔记》等。高加索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山民,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平民化思想也由此萌发。这在他后来完成的作品《哥萨克》中有清晰的反映。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曾在前线坚守一年。他为此写出了三篇总名为《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5-1856)的特写,以严酷的真实抨击了畏敌如虎的贵族军官,赞美了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

托尔斯泰退役回到家乡后,曾为农民子弟办学,后因沙皇政府干预,学校夭折。期间,他两次出国,并写下了《暴风雪》、《两个骠骑兵》、《卢塞恩》、《阿尔贝特》、《三死》、《家庭幸福》和《波里库士卡》(1863)等小说。60-70年代,托尔斯泰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

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世界观的激变。他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宗法农民的一边。这时,他不仅在生活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能为普通的农民所接受。他写了不少民间故事和“人民戏剧”,也写出了一些优秀的小说,其中著名的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和《活尸》,中篇小说《霍尔斯托麦尔》、《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和《克莱采奏鸣曲》等。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深深震动了他,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聂赫留道夫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本阶级罪恶的忏悔,以及在忏悔过程中的矛盾、彷徨,既概括了当时一部分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反映了作家本人的思想矛盾。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是一个从受欺凌的地位中逐步觉醒并走向新生的下层妇女的形象。如果说与聂赫留道夫的重逢震颤了她麻木的灵魂的话,那么与政治犯的接触则使她开始了对新生活的探索。玛丝洛娃形象已经越出了当时一般作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下层人民不幸遭遇的格局,而是深刻地表现了下层人民不可摧毁的坚强意志。同时,《复活》也显示了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小说对沙俄的法律、法庭、监狱,以及整个国家机器和官方教会,都给予了无情的抨击。

为此,托尔斯泰遭到当局和教会的迫害,还被革除教籍。然而,托尔斯泰在人民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托尔斯泰晚年生活力求平民化,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完成了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和《舞会之后》等优秀作品。1910年,他在出走途中去世。
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7回答者: hjx820 - 魔法学徒 一级 2006-3-4 20:31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很好,谢谢

网友(5):

这个你可以去看一些作文书,上面有许多观后感,就可以按照格式来

可以 先 写你看到了些什么兵之类的,200字左右,然后再扯一些什么从1949发展到2009之间的变化,写什么开始被欺压,现在被巴结之类的,300字左右,最后就总结点你看了这个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