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
很多人物可以参见明史的卷20本纪第20:神宗一 卷21本纪第21:神宗二 光宗,还有明史张居正传等资料,找了一些,贴出来了,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高拱 嘉靖四十五年(1566)入阁、参机务,隆庆元年(1567)辞官。三年再起,以内阁大学士掌吏部,五年任首辅。六年六月去职。高拱是明中叶有才干的政治家之一。
张居正 汉族,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内阁首辅,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高仪 明隆庆年后期内阁大臣之一。
杨博 (?~1574)明朝官吏。字惟约,蒲州(今山西蒲县)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初为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又任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
孙丕扬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进士,历任应天府尹、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诏拜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
赵焕 工部右侍郎,进吏部左侍郎。后任命他为南京右都御史,改吏部尚书,皆不赴任,家居16年。后召拜为刑部尚书,不久又兼兵部尚书,四十三年二月改兼吏部尚书。
张四维 为首辅高拱所器重。高拱掌管吏部,于隆庆三年(1569)破格提拔他为翰林院学士,升任吏部右侍郎,参与朝政。万历十年六月进,十一年四月丁忧。 1582-1583
申时行 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第一,授修撰,历任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以文受知于宰相张居正。万历五年(1577),由礼部右侍郎改为吏部左侍郎,翌年三月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不久又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累进少傅兼太子大傅、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成为朝廷首辅。 万历十一年四月进,十九年九月致仕。 1583-1591
王家屏 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他33岁时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王家屏被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为吏部左侍郎兼东图大学土,辅助朝政。万历十九年九月进,二十年三月致仕。 1591-1592
王锡爵 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进,二十二年五月致仕。 1593-1594
沈一贯 万历年间,累官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万历二十九年九月进,三十四年七月致仕。1601-1606
朱赓 万历中,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万历三十四年七月进,三十六年十一月卒。1606-1608
李廷机 1570年举顺天乡试解元,万历十一年会元、榜眼,累官礼部沿书兼东阁大学士。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贤相。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进,四十年九月致仕。 1608-1612
叶向高 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改左中允。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沈一贯罢职后,万历三十五年五月叶向高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宰辅。次年,首辅朱赓病死,他升为首辅。万历四十年九月进,四十二年八月致仕。 1612-1614
方从哲 当时内阁叶向高也是一人独相,他上书75次要求增补阁臣,都如泥牛入海。然而方从哲出山后,神宗似乎找到了理想人选,于是下令立即增补。同年九月,下令从哲与前礼部左侍郎吴道南同加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为相。吴道南暂时未入京,因此由方、叶二人辅政。万历四十二年八月进,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 1614-1620
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
万历(1573年 - 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历史学家黄仁宇用“大历史观”的角度,写了《万历十五年》这本研究明史的专著。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二年(1568年)被册立为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死,朱翊钧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任贤有道亲政无方的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张居正接任首辅后,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于万历元年(1573年)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对各级官吏进行考察,作为升迁、黜陟的依据。在军事上整饬军备,加强边防,选用能征善战、带兵严格的将领,对蒙古采取安抚睦邻政策。在经济上清丈全国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基本内容是赋役合并,化繁为简;统一役法,摊丁入地;田租征银:官收官解。这称得上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大变革,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张居正还治理黄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国势渐见中兴。当时太仓的积粮可支用10年,国库钱财多达400余万,处于统治危机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
可惜好景不长,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反对改革的官僚纷纷起来攻击、诬陷张居正。朱翊钧下诏追夺张居正的封号和谥号,还查抄张家。改革被废止,朝廷又一天天地走向没落。朱翊钧是一个尽情享乐的皇帝。他成年亲政后,却不常视朝,深居内宫。不仅在世时要享受,还想到死后的安乐,早早筹划自己陵寝,建造定陵耗时达6年之久。他还有一个不择手段亲自敛聚钱财的恶习,提倡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财物的多少作为衡量官吏是否效忠皇上的标准。为了在全国范由内聚敛民财,他派出大批宦官,分赴各地充当矿监、税使,肆意搜括民脂民膏。这使得人心汹汹,民变纷起,社会越发动荡不安。
统治阶级内部更加矛盾重重。由于他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他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册立太子的大事久拖不决,导致官僚集团各派之间互相火并,党争也愈演愈烈。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明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死去,终年58岁。葬于定陵,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为神宗。
万历皇帝朱翊钧生于1563年,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1573年明穆宗驾崩时,年仅十岁的朱翊钧以皇太子身份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明神宗。1620年,58岁的朱翊钧因病去世,长达48年的万历时代也就随之划上了休止符。因为明神宗在位的48年只用了“万历”一个年号,故人们通常也称其为万历皇帝。
朱翊钧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是为“万历中兴”。
但张居正死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一说是由于对文官集团失望,一说是肥胖症导致)。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馀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1589年,朱翊钧不再出现,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中枢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万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虚,诸务废堕,上深居二十馀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沉之忧。”。首辅叶向高却说皇帝一日可接见福王两次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十一月,“部、寺大僚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数年,六科止存四人,十三道止存五人”。囚犯们关在监狱里,有长达二十年之久还没有问过一句话的,他们在狱中用砖头砸自己,辗转在血泊中呼冤。临江知府钱若赓被朱翊钧投入诏狱达三十七年之久,终不得释,其子钱敬忠上疏:“臣父三十七年之中……气血尽衰……脓血淋漓,四肢臃肿,疮毒满身,更患脚瘤,步立俱废。耳既无闻,目既无见,手不能运,足不能行,喉中尚稍有气,谓之未死,实与死一间耳”。宰相李廷机有病,连续上了一百二十次辞呈,都得不到消息,最后他不辞而去。万历四十年(1612年),吏部尚书孙丕扬,“拜疏自去”。四十一年(1613年),吏部尚书赵焕也“拜疏自去”。
万历中后期长达30年不上朝,有非常有名的六准和六不准。
万历不上朝主要原因是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抑,万历用消极方式对抗。但是有两点万历仍然值得肯定,其一万历皇帝并没有因大臣与之作对甚至漫骂皇帝贵妃而杀掉一人,是相当宽仁的。其二不上朝并不是不办公,万历年间的国家大事小情都是万历处理的,大的比如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明、日的壬辰战争一直在万历指导下进行。小的比如利玛窦进京传教,建立教堂,月供乃至墓地都是在万历过问下得以顺利进行的。西方传教士对万历充满敬意好感,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万历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
其二,派太监设立矿监、税监敛财肯定是不好的一面,但是我们应该具体分析,矿监的出现是万历下旨从此天下可以开矿了,初衷并非与民争利,由此矿监才派出。太监把经念歪了,闹得乌烟瘴气。这段弊政大概有四年。四年后万历终止太监出宫敛财,但是矿禁却取消了。无疑从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各国历史上封建国家都对工商业攫取的过多利润加以剥夺。明王朝所为只是巧立名目,加大征税比率。没有出现汉武帝时期命令商人拿出一半家产以佐官府导致“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但是明代工商业者已经成为相当强大的社会力量,对于这种加税也不能忍受。出现大规模的反对矿监,税使的民变不断发生。(参见《儒家文明》)从新事物的成长角度来看,有适当的冲突和矛盾是有利于其成长壮大的。
统治阶级内部更加矛盾重重。由于他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他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册立太子的大事久拖不决,导致官僚集团各派之间互相火并,党争也愈演愈烈。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明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死去,终年58岁。葬于定陵,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为神宗。
《明史·神宗本纪》:“故论考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赵翼《廿二史札记·万历中矿税之害》:“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清高宗乾隆在《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中则道:“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及思宗即位,逆阉虽诛,而天下之势,已如河决不可复塞,鱼烂不可复收矣。而又苛察太甚,人怀自免之心。小民疾苦而无告,故相聚为盗,闯贼乘之,而明社遂屋。呜呼!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戒惧哉?”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将万历皇帝的荒怠,联系到万历皇帝与文官群体在“立储之争”观念上的对抗。怠政则是万历皇帝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黄仁宇说:“他(即万历皇帝)身上的巨大变化发生在什么时候,没有人可以做出确切的答复。但是追溯皇位继承问题的发生,以及一连串使皇帝感到大为不快的问题的出现,那么1587年丁亥,即万历十五年,可以作为一条界线。这一年表面上并无重大的动荡,但是对本朝的历史却有它特别重要之处。”
但若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朱翊钧的这种怠政也可以被理解为习得性失助或忧郁症的临床表现。
在《万历十五年》文末总结,“1587年,是为万历15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母亲李太后 首辅叶向高,宰相李廷机,吏部尚书孙丕扬,吏部尚书赵焕。张居正之后而任首辅大学士的是张四维、申时行
抗倭名将戚继光 杨博 (?~1574)明朝官吏。字惟约,蒲州(今山西蒲县)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初为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又任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
孙丕扬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进士,历任应天府尹、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诏拜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
赵焕 工部右侍郎,进吏部左侍郎。后任命他为南京右都御史,改吏部尚书,皆不赴任,家居16年。后召拜为刑部尚书,不久又兼兵部尚书,四十三年二月改兼吏部尚书。
张四维 为首辅高拱所器重。高拱掌管吏部,于隆庆三年(1569)破格提拔他为翰林院学士,升任吏部右侍郎,参与朝政。万历十年申时行 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第一,授修撰,历任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以文受知于宰相张居正。万历五年(1577),由礼部右侍郎改为吏部左侍郎,翌年三月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不久又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累进少傅兼太子大傅、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成为朝廷首辅。 万历十一年四月进,十九年九月致仕。 1583-1591
王家屏 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他33岁时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王家屏被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为吏部左侍郎兼东图大学土,辅助朝政。万历十九年九月进,二十年三月致仕。 1591-1592
王锡爵 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进,二十二年五月致仕。 1593-1594
沈一贯 万历年间,累官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万历二十九年九月进,三十四年七月致仕。1601-1606
朱赓 万历中,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万历三十四年七月进,三十六年十一月卒。1606-1608
李廷机 1570年举顺天乡试解元,万历十一年会元、榜眼,累官礼部沿书兼东阁大学士。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贤相。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进,四十年九月致仕。 1608-1612
叶向高 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改左中允。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沈一贯罢职后,万历三十五年五月叶向高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宰辅。次年,首辅朱赓病死,他升为首辅。万历四十年九月进,四十二年八月致仕。 1612-1614
方从哲 当时内阁叶向高也是一人独相,他上书75次要求增补阁臣,都如泥牛入海。然而方从哲出山后,神宗似乎找到了理想人选,于是下令立即增补。同年九月,下令从哲与前礼部左侍郎吴道南同加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为相。吴道南暂时未入京,因此由方、叶二人辅政。万历四十二年八月进,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
万历皇帝10岁继位,当时由于年幼,主要有张居正、冯保和李太后三人辅佐。
明朝万历年间中央大臣列表?
张四维 万历十年六月进,十一年四月丁忧。 1582-1583
申时行 万历十一年四月进,十九年九月致仕。 1583-1591
王家屏 万历十九年九月进,二十年三月致仕。 1591-1592
赵志 万历二十年三月进,二十一年正月降。 1592-1593
王锡爵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进,二十二年五月致仕。 1593-1594
赵志 万历二十二年五月进,二十九年九月卒。 1594-1601
沈一贯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进,三十四年七月致仕。1601-1606
朱赓 万历三十四年七月进,三十六年十一月卒。1606-1608
李廷机 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进,四十年九月致仕。 1608-1612
叶向高 万历四十年九月进,四十二年八月致仕。 1612-1614
方从哲 万历四十二年八月进,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 1614-1620
《明史》卷110宰辅年表和卷112七卿年表上有的。
隆庆六年六月初十(1572年7月19日)万历帝登基,截止当天朝廷重臣有:
中极殿大学士:高拱(几天后即罢免回乡)
少师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八月晋升中极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高仪(几天后病死)
【以上三人为万历帝之父隆庆帝指定的顾命大臣】
文渊阁大学士:吕调阳(八月晋升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吏部尚书:大学士高拱兼任(几天后罢免,杨博接任)
户部尚书:张守直(七月退休王国光接任)
礼部尚书:大学士吕调阳兼任(七月陆树声接任)
兵部尚书:杨博(随即改任吏部尚书,七月谭纶接任)
刑部尚书:张自强(七月退休,王之诰接任)
工部尚书:朱衡
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
地方督抚(据吴廷燮《明督抚年表》):
蓟辽总督:刘应节
顺天巡抚:杨兆
辽东巡抚:张学颜
保定巡抚:宋纁
宣大、山西总督:王崇古
宣府巡抚:吴兑
大同巡抚:刘应箕
山西巡抚:赵孔昭
陕西三边总督:戴才
陕西巡抚:温如璋
延绥巡抚:郜光先
宁夏巡抚:朱笄
甘肃巡抚:廖逢节
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王宗沐
应天巡抚:张佳胤
山东巡抚:傅希挚
河南巡抚:梁梦龙
浙江巡抚:邬琏
江西巡抚:徐拭
南赣巡抚:刘思问
福建巡抚:殷从俭
湖广巡抚:阮文中
郧阳巡抚:凌云翼
四川巡抚:曾省吾
云南巡抚:邹应龙
贵州巡抚:蔡文
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殷正茂
广西巡抚:郭应聘
另有9家世袭的国公,地位很高
魏国公:徐邦瑞
鄂国公:常文济
卫国公:邓世栋
信国公:汤世隆
黔国公:沐昌祚
成国公:朱希忠
英国公:张溶
定国公:徐文璧
保国公:朱岗
成国公朱希忠:朱能之后。太子太师,领后军都督府
英国公张𝌗溶:张玉之后。太子太保,领左军都督府
宁阳侯陈大纪:陈亨之后。领中军都督府
广宁伯刘允中:刘荣之后。领前军都督府
临淮侯李庭竹:李文忠之后。南京守备
灵璧侯汤世隆:汤和之后。协守南京,领南京后军都督府
安远侯柳𝌗震:柳升之后。协守南京,领南京左军都督府
永安侯徐乔松:徐忠之后。领南京右军都督府,提督操江
怀远侯常文济:常玉春之后。南京中军都督府佥事
泰宁侯陈良弼:陈珪之后。掌府军前卫
武定侯郭大诚:郭英之后。管红盔将军
阳武侯薛𝌗翰:薛禄之子。管红盔将军上直
应城伯孙文栋:孙岩之后。中军都督府佥事
平江伯陈王谟:陈瑄之后。镇守淮安
镇远侯顾𝌗寰:顾成之后。总管京营
恭顺伯吴继爵:吴允诚之后。总管京营
魏国公徐邦瑞:徐达之后
黔国公沐昌祚:沐英之后
定远侯邓世栋:邓愈之后
武安侯郑𝌗昆:郑亨之后
隆平侯张𝌗桐:张信之后
成安侯郭应乾:郭亮之后
崇安侯谭国佐:谭渊之后
金乡侯王应龙:王真之后
西宁侯宋公度:宋晟之后
李成梁:镇守辽东总兵官、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朱希孝:成国公朱希忠的弟弟。锦衣卫左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