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香市,从二月十五花朝节开始,到五月初五端午节收市。在这一段日子里,北边到普陀去进香的人每天都有到来,嘉兴府、湖州府来天竺进香的人每天都有到来。从各地来的人,就和西湖边的人在这里做买卖,所以叫香市。
各地到这里来进香的人,在三天竺做买卖,在岳王坟做买卖,在湖心亭做买卖,在陆宣公祠做买卖,可说是无处不做买卖,而在昭庆寺最为集中,昭庆寺两侧长廊里,是没有一天不开市的。三代八朝的古董,边远地区的珍宝,都齐集在这里。设香市的地方,大殿门的两边,走道前后,放生池左右,山门里外,有屋子就有摊,没屋子就搭房,房外再搭棚,棚外再摆摊,一摊一摊,接连不断。那些胭脂,花粉、发簪、耳环、骨牌、木尺、剪刀,还有佛经、木鱼、小孩玩具等等,样样都有。
这正是在春暖时节,桃花盛开,垂柳碧绿,乐声悠扬。岸旁没有停留的船,客店没有停留的客,酒馆没有留下的酒。袁宏道写的“山色象是美女的娥黛,花色象是美女的红颜,湖上波纹象绫罗绸缎,和风拂拂象醉人的美酒”,已经描绘出了西湖三月风光;而这时因有各地香客来西湖,又是一番光景。文雅优美的士女,比不上那乡付姑娘的乔妆打扮;幽兰的清香,比不上那野草闲花浓郁的香味;琴笛丝竹的乐声,比不上那手摇鼓和唢呐的合奏;奇形怪状的古玩,比不上那泥人竹马的行情好;宋元各朝的名画,比不上西湖风景画和佛象图的畅销。人们来来往往,追赶奔忙,拉不开,牵不住,几百几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天在寺的前后左右,挤来挤去,足足热闹四个月才散市。恐怕在长江下游,除去这里决没有第二个地方象这样的罢。
崇祯庚辰年三月份,昭庆寺遭火灾。这一年到辛巳年、壬午年,接连发生饥荒,百姓大半饿死。壬午年交通阻塞,北方香客断绝,没有来到的,香市就废止了。辛巳年夏季,我在西湖,只见城里抬出的饿死的尸体,一个接一个扛抬过路。那时作杭州太守的是刘梦谦,汴梁人,各乡各镇打秋风的好多人住在西湖边,每日包揽诉讼,把贿赂送给刘太守。有位好开玩笑的文人把首古诗改了几个宁讥讽他,诗句是:“山不象青山楼不象楼,西湖的歌舞全罢休,暖风吹来了死人的臭,要把杭州全送给刘汴州。”这首诗,可以说是西湖实况的写照
何为“香市”?
香客聚集
市集交易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至则与湖之人市焉
市:名词作动词,做买卖故曰香市
市:名词,市集 市于三天竺
翻译:在三天竺做买卖 状语后置句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
名词作动词,分别为
“建厂”“搭棚”“摆摊”
修辞:顶真
好处:描摹出了商贩众多,交易拥挤的场面。
本段在描摹“香市”喧闹的场面时,连用五个“不胜”,采用什么修辞手法?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排比
衬托
请你用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山色明媚 喧闹不已文章第四段描写了一个( )( )的香市。
参考:遭火遇灾 冷落衰败西湖香市》采用对比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了香市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是商旅云集、市井繁荣、山色明媚、喧闹不已的香市,另一种是遭火遇灾 冷落衰败的香市,表达了作者对香市昔盛今衰的感慨和对动荡不安的现实的不满之情。 翻译:时杭州之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 。
译文:当时杭州太守刘梦谦是汴梁人,(他的)同乡人来这里打秋风的,多寄居在西湖 。
1、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
胜过,超过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3、不胜枚举
尽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胜利,战胜,取胜
5、予观夫巴陵胜状
优美的,好的
6、引人入胜
优美的境界
易错读音:
聒( guō )帐 饿殍( pi?o )
讥诮( qiào )易错字形:
面颊 肄业第一部分:第一段:香市时间 命名缘由第二部分:写西湖香市的繁盛。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商旅云集 市井繁荣。第三段:山色明媚 喧闹不已
第三部分:写西湖香市的衰败。第四段:遭火遇灾 冷落衰败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感
慨 昔 盛 今衰 的境况,不满动荡不安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