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第2课[繁星]后面的题答案及课文分段??????????

急急急
2024年11月15日 18:32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词语积累

晶莹 纳凉 密密麻麻 静寂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柔和 梦幻 萤火虫 霎眼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的主要笔名。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1958年起陆续出版《巴金文集》(十四卷本),1987年起出版《巴金全集》(二十六卷本)。

2.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游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课文点拨

1.探究作者不同时期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详见下表。

2.理解文章结构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断,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第一部分(第1段),回忆从前在家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回忆三年前在南京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3.重点段落剖析

第3段是全文的重点,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观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这一段文字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依次展开,前面四句写“仰望”,第五至八句写“欲睡”,第九、十两句写“沉睡”。

第4段写“我”在别人指点下认识了状如“巨人”的星座,感受到了“巨人还在跑”的乐趣。

3、4两段关系:第3段从面上泛写海上看繁星,第4段从点上特写海上看星座。

4.领会重点语句

①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我沉睡着”和“我觉得”,看起来似乎有矛盾,其实并不冲突。“我沉睡着”,说的是“我”睡的神态:在星的怀抱中面带微笑地熟睡着;“我觉得”是讲“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启人遐思。

②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那个巨人”是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还在跑”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那个星座的形状像巨人在跑;二是说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所以使人觉得“那个巨人”在跑。

5.理解文章写作特点

①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作者描写的对象,一是眼前的景物,二是由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例:第3段,共10句话,前三句主要写海上每晚观看繁星的夜景,为后面写作者的感受张本。从第四句开始,主要写“我”在舱面上仰望星空产生的种种奇妙的感受:星空越来越低,星星越来越近,它们正对“我”友好地眨眼,同“我”小声地说话,于是,我回到了童年,成为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微笑着,沉睡着……从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

比喻,如“渐渐地我的眼眼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拟人,如“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作者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思。

排比,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到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题精讲】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①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③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1.第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下文的关系是什么?

2.第③句状写“我”望星天时的感觉,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4.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写了什么?

【解析】 联系全文内容,本节第①句话主要是在内容上作铺垫,同时“爱星天”一句,也起了点题的作用;第③句写望星天的感受,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答案】1.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②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了铺垫。

2.第③句状写“我”望星天时的感受,“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写出了小时候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4.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网友(2):

词语积累

晶莹 纳凉 密密麻麻 静寂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柔和 梦幻 萤火虫 霎眼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的主要笔名。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1958年起陆续出版《巴金文集》(十四卷本),1987年起出版《巴金全集》(二十六卷本)。

2.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游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课文点拨

1.探究作者不同时期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详见下表。

2.理解文章结构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断,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第一部分(第1段),回忆从前在家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回忆三年前在南京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3.重点段落剖析

第3段是全文的重点,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观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这一段文字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依次展开,前面四句写“仰望”,第五至八句写“欲睡”,第九、十两句写“沉睡”。

第4段写“我”在别人指点下认识了状如“巨人”的星座,感受到了“巨人还在跑”的乐趣。

3、4两段关系:第3段从面上泛写海上看繁星,第4段从点上特写海上看星座。

4.领会重点语句

①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我沉睡着”和“我觉得”,看起来似乎有矛盾,其实并不冲突。“我沉睡着”,说的是“我”睡的神态:在星的怀抱中面带微笑地熟睡着;“我觉得”是讲“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启人遐思。

②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那个巨人”是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还在跑”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那个星座的形状像巨人在跑;二是说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所以使人觉得“那个巨人”在跑。

5.理解文章写作特点

①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作者描写的对象,一是眼前的景物,二是由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例:第3段,共10句话,前三句主要写海上每晚观看繁星的夜景,为后面写作者的感受张本。从第四句开始,主要写“我”在舱面上仰望星空产生的种种奇妙的感受:星空越来越低,星星越来越近,它们正对“我”友好地眨眼,同“我”小声地说话,于是,我回到了童年,成为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微笑着,沉睡着……从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

比喻,如“渐渐地我的眼眼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拟人,如“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作者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思。

排比,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到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题精讲】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①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③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1.第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下文的关系是什么?

2.第③句状写“我”望星天时的感觉,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4.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写了什么?

【解析】 联系全文内容,本节第①句话主要是在内容上作铺垫,同时“爱星天”一句,也起了点题的作用;第③句写望星天的感受,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答案】1.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②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了铺垫。

2.第③句状写“我”望星天时的感受,“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写出了小时候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4.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