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是来自两个出处。
“道之所在”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意思是:真理存在的地方。
“虽千万人吾往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
1、“道之所在”原文: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白话文释义: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虽千万人吾往矣”原文: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白话文释义: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难道就不害怕吗?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孟施舍的保持勇气,又不如曾子能把握住要领。”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师说》是作者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
“虽千万人吾往矣”代表的是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虽千万人吾往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说
1、“道之所在”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意思是:道(真)理存在的地方。
原文: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虽千万人吾往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
原文: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译文: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难道就不害怕吗?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孟施舍的保持勇气,又不如曾子能把握住要领。”
3、“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道(真)理存在的地方,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
扩展资料: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义:
信仰也许看不见摸不着,也许中间充满无限阻挠,甚至有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但这样的“道”值得用血、用泪、用生命去追求,因为它是精神的支点,是“人”字不可缺少的一笔。
真正的勇气不是好勇斗狠,而是站在真理一边,只要是道义之所在,即使面对强权和暴力,即使千万的人阻挠、反对和不理解,也决不气馁,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更新一下我的答案:“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是孟子说的;但是后面的“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估计是某人自己凑到一起的,未必是什么名人名言。。。
孟子 《公孙丑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於人,若挞之於市朝。不受於褐宽博,亦不受於万乘之君。视剌万乘之君若剌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气。』不得於心,勿求於气,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参考资料:http://chinese.pku.edu.cn/david/meng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