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分两种:
在正史《三国志》里面,没有具体描写李傕战胜吕布的方法,就是简单地一句话:“众十馀万,。。。等合围长安城。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意思就是李傕带领10万多人合围了长安,前后打了10天,城陷,继续和吕布打巷战,吕布失败逃走了。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就把上述情节运用小说笔法,绘声绘色地虚构了一个精彩故事:
先是吕布迎头痛击了李傕郭汜的叛军。让李傕败退50里。李傕请郭汜、张济、樊稠共议,想出一个计策说:“吕布虽勇,然而无谋,不足为虑。我引军守住谷口,每日诱他厮杀,郭将军可领军抄击其后,效彭越挠楚之法,鸣金进兵,擂鼓收兵。张、樊二公,却分兵两路,径取长安。彼首尾不能救应,必然大败。”运用该计策,果然打败了有勇无谋的吕布,攻克了长安。
这个计策其实说穿了,也没有什么新鲜:李傕把大部队分拆成4支,其中2支在吕布军前面利用反常规的疑兵方法(鸣金时却进兵,擂鼓时却收兵--与古代中国军队的常识正好相反)死死拖住吕布主力部队,而剩下的2支军队则绕路直接去后面包抄吕布大本营长安城。从而使得吕布军首尾无法兼顾,最终在大撤退时遭到一路追杀导致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