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的很多语言名词都有阴阳词性,德语甚至还有中性?这在语言学上有什么讲究吗?总感觉这样的设定

2024年11月17日 22:17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以下回答不是研究成果,只是主观猜测,仅为配合楼主分析一下这个有趣的题目】
阴阳性应该是早期人类对世界不断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比如原始人可能发现万物均可分为两种,有凸起的也有凹陷的,有亮的也有暗的......,当语言的指示需要明确这些要素时,就产生了阴阳性(譬如原始人要向族人解释有猎物的地方,可是这个地方既有山也有水,于是把所有山里的动物规定为阳性,把水里的猎物规定为阴性,以做分类)。只是有的民族随着语言的发展把这些东西给逐渐丢弃了(如英语),也有的民族进行了哲学的提炼和总结(如汉语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概念),但还是有的民族把这些区分保留了下来,并且随着新词语的出现,建立起了一系列关于阴阳性的规则,以至于到了今天,这些阴性、阳性、中性的东西已经辨别不清到底还有什么分类依据了。
我觉得有必要提一句的是,分阴阳性的语言既不是更高明,也不是更愚蠢,就像表意文字比表音文字更古老,但不能因此说汉语就比英语或法语落后,在语言发展中,对具体问题谁都是既可能选择丢弃也可能选择保留,只是不同而已,不证明什么。
不过从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的角度看,分阴阳性的语言可能会导致该民族对事物的对立统一等规律天生有更多的重视,也许这就是近现代哲学家以德国人、法国人居多的一个原因吧。另一方面,不分阴阳性肯定也有不分的好处,汉语没有在这个方面仔细区分,但在很多方面的区分是西方语言所比不了的,相信你有体会。

网友(2):

必须无聊啊!背法语阴阳词背到吐QAQ!还是中文好…